[实用新型]一种底模台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6446.5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7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胡磊;陈亮;李云飞;赵玉柱;胡修玉;沈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2005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台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模台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公路、铁路等工程,预制梁各施工工艺如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压浆等大多在固定台座上进行施工,该项工艺存在以下几方面缺点:
(1)由于多道工序在一个台座上进行,单片梁生产周期内台座的占用时间长,只有通过增加台座数量以满足生产能力需要,造成了生产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2)多道工序在一个台座上进行,无法进行专业化施工,也不利于自动化地实现;
(3)台座上多工序交叉,专业设备和工装的难以使用,不利于缩短梁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4)现有预制梁底座是固定的,不能形成环形移动。既有的移动底模台车只是有移动小车加施工平台只能施工小型预制构件,不能承受约100吨公路预制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底模台车,公路箱梁通过4台底模台车和钢平台在轨道上能纵横移动,并形成环向移动,解决了传统制梁在固定台座上功效较低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施工速度快、有利于控制、可重复利用、节能环保的特点。
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两条平行下轨道,所述两条平行下轨道上分别设有轮对底模台车,轮对底模台车连接行走牵引控制装置,所述轮对底模台车上方设有预制钢平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装置在一条生产线上进行多道工序,可通过底模台车的纵横向移动达到各工序的在本条线固定的工位上进行,可在固定位置固定劳力、机械、资源,可减少生产资源利用和土地浪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定位工具可固定使用,周转方便,定位准确,线形准确,缩短了施工周期,保证施工质量,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2)、本装置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施工速度快、更有利于控制预制梁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小车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本小车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3为本小车结构示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装置包括两条平行下轨道1,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两条平行下轨道1上分别设有轮对底模台车2,轮对底模台车2连接行走牵引控制装置4,所述轮对底模台车2上方设有预制钢平台3。
本装置实现了一种“环形生产线预制梁施工工艺”,将预制梁施工中各工序固定在生产线相应的位置上,及将预制梁施工中的模板清理、钢筋安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预应力施工等工序固定在各工序区进行,通过自行式底模台车的纵横向移动,将原先发生在一个固定台座上的预制梁各工序循环起来,形成流水线作业。
本装置工作原理是利用车轮在钢轨上纵向滚动的行走原理,自行移动小车上的钢平台为预制台座,通过4台纵移台车托运预制钢平台达到在钢轨上纵向移动的目地。
1,安装两条平行钢轨1,两钢轨中心间距为850mm,每4m按3mm以内精度控制;
2,将4台轮对底模台车2按照中心间距为9m+12m+9m安置在钢轨上;
3,将预制钢平台3安置在4台轮对底模台车2上,调整对齐;
4,在台座端部安置行走牵引控制装置4;
5,通过行走牵引控制装置4带动轮对底模台车2并将安置在预制钢平台3上的梁体通过钢轨1行走至各个作业工序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64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桥用钢筋网连接丝紧固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家纺用保健竹纤维面料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