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吸式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7036.2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0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林璟宇;潘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中探探针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3 | 分类号: | H01R13/03;H01R13/62;H01R13/631;H01R13/639;H01R24/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00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吸式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吸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器类产品上一般设置可供插头插接的插座,通过插头和插座连接,从而实现电源或信号的传输。为保证插头与电器类产品的插座连接时定位准确,通常于插座/插头上设置凸、凹槽或卡钩、卡槽等相互配合的结构实现相互之间的定位。因此,要使得插座和插头顺利插接,使用者必须将凸柱准确对准凹槽插入,或卡钩准确对准卡槽插入,使用者操作时需要特别留意,否则插头无法插入插座中,若强行插入,则可能导致插头或插座的损坏。为改进以上的插座和插头插接方式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现有市场出现一类改进型的插座和插头,其采用磁吸的方式进行定位代替传统的凸柱与凹槽或卡钩与卡槽的定位,该类磁吸式插座和插头使用过程相当方便,但该类磁吸式的插座和插头仍存在以下缺陷:一、插座插头所作用的磁性元件仅起吸附作用,以确保插座和插头可相互接触以实现电源或信号的导通;二、插座和插头需另设置配对的导电端子和信号端子,企业在生产时需开设不同规格的模具,增加了制造成本,并且在组装时,插头和插座的零部件繁多,组装工序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磁吸式连接器,其所使用的磁性元件既可进行定位作用,又可实现电源或信号的传输,使用效果更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吸式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第一绝缘本体开设有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座包括第二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开设有第二连接槽,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一连接槽内设置有贴合连接第一导磁导电片和第一磁性元件,第二连接槽内设置有贴合连接的第二导磁导电片和第二磁性元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磁导电片和第二导磁导电片的后端均设置有连接端子。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磁导电片与第二导磁导电片的尺寸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的尺寸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磁导电片有两个,第一磁性元件设置于两个第一导磁导电片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磁导电片有两个,第二磁性元件设置于两个第二导磁导电片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的接触面均嵌设有一绝缘薄片;绝缘薄片呈工字型或者H字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均为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用金属导电片代替。
优选的,所述第二磁性元件用金属导电片代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磁吸式连接器,可将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分别安装连接于电线的端部和电器类产品上,使用时,直接将有带第一连接座的电线与电器类产品的第二连接座连接,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靠近到一定距离时自动吸附连接,并且可进行自动定位;同时,第一导磁导电片、第一磁性元件、第二导磁导电片以及第二磁性元件之间直接实现电源或信号传输。本实用新型的磁吸式连接器,其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均可作为公座或者母座使用,使用灵活方便;同时,第一连接座设置的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连接座设置的第二磁性元件可进行相互吸附定位连接,其中第一导磁导电片和第二导磁导电片被磁性元件磁化后,既具有吸附能力,又可实现电源或信号的传输,使用效果极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1—第一绝缘本体 12—第一连接槽 13—第一导磁导电片
14—第一磁性元件 21—第二绝缘本体 22—第二连接槽
23—第二导磁导电片 24—第二磁性元件 30—绝缘薄片
40—连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中探探针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中探探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70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