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筛状植皮用人造皮肤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9052.5 | 申请日: | 2014-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2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伟 |
主分类号: | A61L27/34 | 分类号: | A61L27/34;A61L27/60;B32B9/02;A61F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9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皮 用人 皮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筛状植皮用人造皮肤。
背景技术
筛状植皮法是将拟植皮的人造皮肤切开许多小口,在一定的张力条件下,固定于创面,即可增加皮片的面积,同时也便于渗出液引流。皮片生长后,这些小孔即自行愈合,遗留的斑状疤痕也可逐渐消退。但是,在植皮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在植皮时,人造皮肤从切开的小口处被撕裂,从而使植皮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在植皮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在植皮时,人造皮肤从切开的小口处被撕裂,从而使植皮失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筛状植皮用人造皮肤,在人造皮肤层上通过人体组织粘合剂层粘合一层壳聚糖纳米纤维层,可以有效提高人造皮肤的抗张性能,有效避免了人造皮肤从切口处被撕裂的可能,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筛状植皮用人造皮肤,包括:人造皮肤层以及通过人体组织粘合剂层与人造皮肤层粘合的壳聚糖纳米纤维层,所述人造皮肤层表面设有若干个均布在人造皮肤层表面的纵向的切口。
作为优选,所述切口的长度为5-10mm。如果切口太小,不利于切口处皮肤的生长,如果切口太大,不利于小孔的自行愈合。
作为优选,所述壳聚糖纳米纤维层中的纳米纤维直径为50-500n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筛状植皮用人造皮肤,在人造皮肤层上通过人体组织粘合剂层粘合一层壳聚糖纳米纤维层,可以有效提高人造皮肤的抗张性能,有效避免了人造皮肤从切口处被撕裂的可能,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选用壳聚糖纳米纤维层对人造皮肤层进行固定,可以起到对皮肤表面的抗菌作用,同时也利于人体吸收和降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筛状植皮用人造皮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筛状植皮用人造皮肤的人造皮肤层的表面示意图。
图中:1.人造皮肤层,2.人体组织粘合剂层,3.壳聚糖纳米纤维层,11.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筛状植皮用人造皮肤,包括人造皮肤层1以及通过人体组织粘合剂层2与人造皮肤层1粘合的壳聚糖纳米纤维层3,人造皮肤层1表面设有若干个均布在人造皮肤层1表面的纵向的切口11。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的切口11的长度为5mm,壳聚糖纳米纤维层3中的纳米纤维直径为200nm。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伟,未经刘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90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