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老化信号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9525.1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9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晗;王小强;孙宇;吕宏峰;邓传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K19/0175 | 分类号: | H03K19/0175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程;王东亮 |
地址: | 5106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老化 信号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产品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老化信号源。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类产品在出厂前,需要进行动态老化试验筛选出早期失效样品,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在集成电路类产品的动态老化寿命试验过程中,样品处于高温环境下(通常为+125℃或更高),高温环境由高温箱产生,在加电源的同时还需要老化时钟信号使其处于工作状态。现有技术一般采用晶体振荡器产生老化时钟信号,然而,晶体振荡器产生的时钟信号驱动能力有限,如果将其置于高温箱外通过线缆将所产生的时钟信号传递至集成电路老化板上,由于线缆寄生电容、电感和电阻等因素的影响,上述晶体振荡器产生的时钟信号到达集成电路老化板时容易变得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晶体振荡器产生的时钟信号到达集成电路老化板时不够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老化信号源。
一种老化信号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盒和电源,所述信号盒包括:
用于产生老化时钟信号的信号驱动放大电路;
用于产生信号盒内电磁屏蔽的环境的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
用于连接信号驱动放大电路和电源的电源端口;
以及用于连接信号驱动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和集成电路老化板的信号端口;
所述信号驱动放大电路置于所述信号盒内,所述壳体与地线连接,所述电源端口和信号端口分别设于壳体上。
上述老化信号源通过信号盒内的信号驱动放大电路产生老化时钟信号,并将所产生老化时钟信号进行放大后再传送至集成电路老化板,使上述老化时钟信号到达集成电路老化板时仍然可以保持稳定的性能;采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并且上述壳体与地线连接,制造了老化信号源产生和放大老化时钟信号时信号盒内电磁屏蔽的环境,有效隔绝了外界电磁对老化时钟信号产生、放大和传输过程中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老化信号源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信号驱动放大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老化信号源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参考图1所示,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老化信号源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老化信号源包括信号盒200和电源100,所述信号盒200包括:
用于产生老化时钟信号的信号驱动放大电路210;
用于产生信号盒内电磁屏蔽的环境的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203;
用于连接信号驱动放大电路210和电源的电源端口201;
以及用于连接信号驱动放大电路210的输出端和集成电路老化板的信号端口202;
所述信号驱动放大电路210置于所述信号盒200内,所述壳体203与地线连接,所述电源端口201和信号端口203分别设于壳体上。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老化信号源,通过信号盒200内的信号驱动放大电路210产生老化时钟信号,并将所产生老化时钟信号进行放大后再传送至集成电路老化板,使上述老化时钟信号到达集成电路老化板时仍然可以保持稳定的性能;采用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203,并且上述壳体203与地线连接,制造了老化信号源产生和放大老化时钟信号时信号盒内电磁屏蔽的环境,有效隔绝了外界电磁对老化时钟信号产生、放大和传输过程中的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源端口201可以包括电路电源端口、工作电源端口以及负电源端口;所述电路电源端口、工作电源端口以及负电源端口分别通过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三电容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三电容可以采用电解电容,上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三电容的容量大小可以为100uF,其封装方式可以采用直插式。
由于上述信号驱动放大电路210处于高速开关状态,电流高速变化,因此在上述电路电源端口、工作电源端口以及负电源端口分别通过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三电容接地,并且上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三电容分别采用电解电容起到电流池的作用,增加了输出电源的稳定性。
参考图2所示,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信号驱动放大电路210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信号驱动放大电路210包括:用于产生老化时钟信号的晶体振荡器以及运算放大器;
所述晶体振荡器的第1引脚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电路电源(VCC);第三引脚通过第二电阻连接运算放大器的第三引脚;第四引脚通过第六电容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未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95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灌区信息采集与无线传输终端
- 下一篇:一种真空触发开关的触发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