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流接触器触点弹簧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0536.1 | 申请日: | 2014-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8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薛长今;薛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清市博骏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9/00 | 分类号: | H01H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4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接触器 触点 弹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生产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触点弹簧用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化的生产将全自动或半自动化生产设备取代手工操作。接触器是指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因为可快速切断交流与直流主回路和可频繁地接通与大电流控制电路的装置,所以经常运用于电动机做为控制对象,也可用作控制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和各样电力机组等电力负载,并作为远距离控制装置。接触器上的触点弹簧抵设在两个触点之间,用于在铁性产生的磁场力不够时帮助脱扣使用。
目前,市场上的接触器触点弹簧,一般是通过手工操作,将弹簧放置在两个触点之间,且弹簧处于弹性压变状态,成本高,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接触器触点弹簧用装置,具有成本低和效率高的特点,以及在未来机械生产中有很高前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流接触器触点弹簧用装置,包括用于控制输送弹簧的振动盘震动,用于控制推动液压缸、第一液压缸以及第二液压缸伸缩的PLC,在用于放置接触器的固定座与推动液压缸之间设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相对推动液压缸的一端开设有开口槽,另一端设置为与开口槽连通的空心管,所述开口槽与空心管连通的位置设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正上方设有压缩液压缸,所诉压缩液压缸的液压轴上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插设在调节块上开设的通孔内,所述推动液压缸设置为二进制的液压缸,其液压轴设有与开口槽配合的推杆,与震动盘连接的软管,其另一端靠近开口槽设置,所述上下分布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液压轴上均设有顶针,所述两个顶针用于交替插入软管上开设的开口中,且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弹簧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LC控制振动盘震动使放置在其内的弹簧抖落,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上设置的顶针交替插入软管上开设的开口中,抖落的弹簧顺着软管滑落被顶针挡柱,两个顶针的距离为弹簧的高度,使弹簧能够一个一个的掉落到开口槽中,掉落在开口槽内的弹簧受到推动液压缸上安装的推杆推动,开口槽和空心管之间设置的调节块的正上方设置压缩液压缸,连接在压缩液压缸的液压轴上的压杆穿过调节块开设的通孔挤压弹簧,使弹簧发生弹性压变,缩短其长度,推动液压缸再次推动将弹簧推入空心管内,弹簧在推杆的推动下落在接触器的两个触点之间,弹簧回复形变抵设在两个触点之间,完成自动化安装弹簧,推动液压缸设置为二进制的液压缸,装配方便,因此,该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和效率高的特点,以及在未来机械生产中有很高前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杆上套设有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垫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杆上套设的垫块用于在推杆伸出时,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推动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导向件碰撞,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杆上套设有缓冲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杆上套设的缓冲弹簧用于在推杆伸出时,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推动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导向件碰撞,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杆相对空心管的一端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杆相对空心管的一端设有倒角,一方面,用于去除毛刺,另一方面,能够在弹簧受到压杆压缩后与压杆平滑过渡,将弹簧推入空心管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交流接触器触点弹簧用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交流接触器触点弹簧用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2。
图中:1、振动盘;11、软管;2、推动液压缸;21、推杆;211、垫块;212、缓冲弹簧;3、第一液压缸;4、第二液压缸;41、顶针;5、接触器;6、固定座;7、导向件;71、开口槽;72、空心管;8、调节块;81、通孔;9、压缩液压缸;91、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交流接触器触点弹簧用装置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清市博骏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乐清市博骏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05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