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刹车辅助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1403.6 | 申请日: | 2014-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5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肖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14 | 分类号: | B60T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刹车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及汽车制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刹车辅助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车型中的刹车系统多采用盘式或鼓式刹车系统,通过刹车片和刹车盘面、盘缘之间的摩擦,施加制动扭矩,降低车轮转速,以此达到汽车减速的目的。当车辆前方出现紧急情况,留给驾驶员制动的时间非常短,如果仅仅靠此种刹车方式制动,刹车距离较长,可能会造成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刹车辅助装置及汽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刹车距离长,制动性能不理想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刹车辅助装置,包括:支杆,第一端与汽车车底的第一连接部可转动连接;刹车板,刹车板的一侧边与支杆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其中,刹车板相对应于支杆的另一侧边上设有限位环;限位销,与限位环配合;驱动装置,固定在汽车车底的第二连接部,一端与限位销连接;其中,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限位销朝脱离限位环运动的状态和驱动限位销穿入限位环的状态,以及,支撑装置,一端固定在汽车底部的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支撑装置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杆上,且位于靠近支杆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一端;其中,限位销处于脱离限位环的状态,支撑装置抵顶支杆带动刹车板转动,刹车板与地面接触;限位销处于穿入限位环的状态,刹车板与地面分离,且刹车板和支杆被锁死。
可选地,该汽车刹车辅助装置还包括:复位电机,固定于汽车车底的第四连接部,复位电机的一端通过复位绳与刹车板连接,另一端与车身控制器电连接,其中,第四连接部位于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之间;监测限位销与复位电机之间距离的位置传感器,安装于复位电机上,位置传感器的一端与车身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地,驱动装置包括:限位绳,一端与限位销连接;限位弹簧,套设在限位绳外部,并与限位销连接;电磁线圈,固定在汽车底部的第二连接部,电磁线圈的一端与车身控制器电连接,另一端与限位绳和限位弹簧连接;电磁线圈通电,吸引限位销向远离限位环方向运动,限位销脱离限位环;电磁线圈断电,通过限位弹簧的弹性力,限位销向靠近限位环的方向运动,限位销穿入限位环锁死。
可选地,支撑装置为支撑弹簧,刹车板处于与地面接触的状态和与地面分离的状态时,支撑弹簧均为压缩状态。
可选地,该汽车刹车辅助装置还包括:导轨,固定于汽车底部的第五连接部,位于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之间;其中,限位销滑动地设置于导轨上。
可选地,支杆与第一连接部通过铰链连接。
可选地,支杆与刹车板的连接处设有限制刹车板下方位置的单向止口。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刹车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汽车刹车辅助装置及汽车,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限位销脱离限位环,支撑装置抵顶支杆带动刹车板转动,刹车板与地面接触,通过与地面的摩擦力实现辅助刹车,大大缩短了刹车时间和刹车距离,减少了因紧急刹车刹车距离过长造成的交通事故;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限位销穿入限位环,刹车板与地面分离,且刹车板和支杆被锁死,实现该汽车刹车辅助装置的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刹车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刹车辅助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刹车辅助装置未使用时的示意图。
其中图中:1、支杆,2、刹车板,3、限位销,4、限位环,5、驱动装置,6、支撑装置,7、复位电机,8、位置传感器,9、导轨;
11、第一连接部;
51、第二连接部,52、限位绳,53、限位弹簧,54、电磁线圈;
61、第三连接部;
71、第四连接部,72、复位绳;
91、第五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14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