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组分聚氨酯胶自动灌装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1804.1 | 申请日: | 2014-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8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韩庆国;谢雷;马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依多科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12 | 分类号: | B65B3/12;B67C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分 聚氨酯 自动 灌装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单组分聚氨酯胶自动灌装系统。
背景技术
单组分聚氨酯胶是一种高强速度室温湿气固化的粘合剂,在常温和生产过程中呈现高粘度的软膏状,流动性差,粘度很大。该类胶在卧式混合釜内制成后,通常由胶泵从混合釜中泵出,在通过与胶泵相连的橡胶软管灌装到装胶桶中,实现分装。这种传统的灌装方式一般先将装胶桶固定,装胶压盘和装胶管路随着桶内胶量增加而上升的灌装方式。
这种灌装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装胶过程中,橡胶管路中一种充满高温密封胶,并且装胶过程中管路不断弯折,使用一段时间后管路会老化开裂,需要经常更换管路。而费管内残存的大量密封将会被浪费;
传统灌装方式劳动强度比较大,整个过程中大部分需要手工完成,需要多人配合,劳动强度比较大;
灌装效率非常低,装胶速度慢,工作效率低,不适合连续化生产;
灌装精度比较低,由于大部分是由手工完成,人工开关胶泵差异性较大,只是每桶的装胶量误差比较大,一致性差;
装胶质量不稳定,在整个装胶过程中交替不可避免的与空气接触,这样就影响了胶的贮藏期,经常造成结皮,固化等质量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单组分聚氨酯胶自动灌装系统,实现了灌装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灌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组分聚氨酯胶自动灌装系统,包括螺杆泵、出胶管路、设于该出胶管路末端的出胶口以及呈圆环形结构的装胶压盘,所述螺杆泵的一端与混合釜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胶管路的首端连接,所述出胶口设于所述装胶压盘的内圈中,且所述出胶口的侧壁与所述装胶压盘的内圈壁紧密贴合,所述自动灌装系统还包括真空泵和提升装置,其中:
所述出胶管路为倒U型结构;
所述出胶口的下端与所述装胶压盘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装胶压盘底面上沿径向排列有两圈通气口,且每圈通气口由若干个沿周向均布的通气孔组成,所述装胶压盘内设有真空腔,所述通气孔分别与所述真空腔连接,所述装胶压盘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真空腔连通的抽真空接口,所述真空泵与所述抽真空接口连接,所述通气孔的下端口上均设有一金属滤网;
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底座、两个气缸、两根导向杆和托盘,所述两个气缸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底座的两侧,且其活塞杆均竖直朝上设置,所述两根导向杆分别垂直固定于所述托盘顶面的两侧,位于同一侧的导向杆和气缸活塞杆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托盘设于所述装胶压盘的正下方,且该托盘上设有若干列并排设置的滚轮组。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灌装设备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灌装自动化,灌装效率高,提升了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用于承载装胶桶托盘采用滚轮设计,方便更换装胶桶;
3.本实用新型出胶量固定,胶与包装桶封装紧密,贮存稳定性好;
4.本实用新型简化了操作过程,降低了劳动强度,只需两人配合操作就可完成灌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装胶压盘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单组分聚氨酯胶自动灌装系统,包括螺杆泵12、出胶管路13、设于该出胶管路13末端的出胶口2、呈圆环形结构的装胶压盘3,以及真空泵6和提升装置,螺杆泵12的一端与混合釜11连接,另一端与出胶管路13的首端连接,出胶口2设于装胶压盘3的内圈中,且出胶口2的侧壁与装胶压盘3的内圈壁紧密贴合;
出胶管路13为倒U型结构;
装胶压盘3的外圈直径与装胶桶7的内径相同;
出胶口2的下端与装胶压盘3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装胶压盘3内设有真空腔(图中未画出),装胶压盘3的顶面上设有与真空腔连通的抽真空接口31,真空泵6与抽真空接口31连接;
提升装置包括底座51、两个气缸52、两根导向杆54和托盘55,两个气缸52分别对称设于底座51的两侧,且其活塞杆53均竖直朝上设置,两根导向杆54分别垂直固定于托盘55顶面的两侧,位于同一侧的导向杆54和气缸52的活塞杆53相互固定连接,托盘55设于装胶压盘3的正下方,且该托盘55上设有若干列并排设置的滚轮组(图上未画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依多科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长春依多科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18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