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储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2122.2 | 申请日: | 2014-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0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冰;周伟;谢洪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盾安(芜湖)中元自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具有缓冲空间的储液器。
背景技术:
储液器通常与压缩机吸气口相连,用于分离制冷系统中油液混合气体,并储存液态制冷剂和液态润滑油,从而达到保护压缩机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一种储液器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进气管01、滤网02、上筒体031、出气接管04、固定板05、下筒体032、出气管07,上筒体031和下筒体032焊接密闭成一体,形成容纳腔08。一般固定板05主要是为了降低出气接管04震动产生噪音而设置,因此为防止液态制冷剂在固定板上大量沉积,其上设有分流孔051。系统运行时,油液混合气体由进气管01进入储液器,经滤网02过滤分流,气态制冷剂经出气接管04,再由出气管07进入压缩机中,而液态制冷剂则通过固定板上分流孔051流入储液器下端,储存在储液器底部,从而达到气液分离的作用。
压缩机长时间停机后,或系统运行出现异常时,液态制冷剂会在压缩机、储液器、吸气管及蒸发器中沉积,因此压缩机极易因吸入过多液态制冷剂而造成液击,液态制冷剂吸入量越大造成液击越严重。当液击较严重时,由于异常压力的作用,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使压缩机损坏。因此现有技术一般会在吸气管路上串联一个辅助储液器降低液击发生。这种设置辅助储液器的方法不仅使设备结构变复杂,且增加了成本,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储液器,具有防止压缩机吸入过多液态制冷剂的作用,可以减少液击现象的发生,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储液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进气管,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延伸至筒体内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出气接管,所述出气接管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将所述筒体分隔为上下分布的辅助腔和主腔,所述辅助腔内设置有辅助接管,所述辅助接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辅助接管相匹配的通孔,其中,所述辅助腔和主腔通过辅助接管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固定板与出气接管之间设置有第一滤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进气管与辅助接管之间设置有第二滤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固定板大体呈弧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筒体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固定板设置于上筒体与下筒体的连接处,三者一次焊接成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筒体包括上端盖、中筒体和下端盖,所述中筒体的一端设置有上端盖,另一端设置有下端盖,且与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焊接密闭成一体,所述固定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设置于中筒体的中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筒体一体旋压成型,所述固定板通过焊接固定在筒体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筒体的一端至少设置有一个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出气接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出气接管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设置在出气管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设置在筒体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储液器的筒体通过固定板分隔成辅助腔和主腔,辅助腔位于主腔的上方且通过辅助接管与主腔连通,所述辅助腔具有辅助储液器的功能,因此运用该储液器的系统就不需在压缩机的吸气管路上额外设置辅助储液器,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了系统成本。所述辅助腔和主腔的双腔设置可以形成双液面,双液面可以加快液态制冷剂气化速度,防止制冷剂沉积过多,有效的实现气液分离。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器不仅可以使系统在液态制冷剂沉积过多的情况下有效的实现气液分离,还能够有效的分离杂质,从而减少杂质进入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增加设置第二滤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增加设置第二滤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进气管;20、第一滤网;21、第二滤网;31、上筒体;32、下筒体;33、上端盖;34、中筒体;35、下端盖;40、出气接管;41、辅助接管;50、固定板;61、辅助腔;62、主腔;70、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盾安(芜湖)中元自控有限公司,未经盾安(芜湖)中元自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21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合家庭使用灭虫卵生物农药
- 下一篇:一种水稻田高效除草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