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剪力墙层间支模托底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2555.8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9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程海寅;姜晓峰;郭峰;胡新武;李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14 | 分类号: | E04G17/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秦晓刚 |
地址: | 322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剪力 墙层间支模 托底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主体结构外剪力墙模板安装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剪力墙结构在高层住宅非常常见,然而外剪力墙墙面垂直度、平整度偏差超标是常见的质量通病,尤其是在上下层外墙与楼板交接的部位容易出现跑浆和错台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外剪力墙层间支模托底工具,避免出现跑浆和错台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剪力墙层间支模托底工具,包括固定于下层外剪力墙外侧的背板,所述背板的顶部设有一水平的顶托板,上层外剪力墙支模体系底部木枋支撑于顶托板上,所述背板底部前侧固定有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向前突出且前端铰接一活动夹持件,所述活动夹持件与背板之间通过对拉螺杆固定,所述活动夹持件顶部将上层外剪力墙支模体系底部木枋夹紧。
优选的,所述底部支架及活动夹持件均为U型结构,所述底部支架的前端开口处设有连接轴与活动夹持件底部开口铰接。
优选的,所述背板上开设有竖向条形孔,所述对拉螺杆中部设有拉结板,所述对拉螺杆穿过竖向条形孔并穿入下层外剪力墙内部,在下层外剪力墙外侧对拉螺杆上拉结板抵紧背板,在下层剪力墙内侧则使用六角螺母和垫板固定背板在下层外剪力墙上。
优选的,所述对拉螺杆外侧使用六角螺母和山型卡作用于活动夹持件将支模体系底部木枋夹紧。
优选的,所述背板、顶托板、底部支架及活动夹持件均由不锈钢制成,所述顶托板由背板上部折弯形成,所述背板与底部支架焊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使用顶托板作为外剪力墙支模体系底部木枋的有效托底,并使用活动夹持件夹紧底部木枋,有效防止上下层剪力墙交接处发生跑浆和错台现象,并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剪力墙层间支模托底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剪力墙层间支模托底工具与外剪力墙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外剪力墙层间支模托底工具,包括固定于下层外剪力墙外侧的背板1,所述背板1的顶部设有一水平的顶托板11,上层外剪力墙支模体系底部木枋支撑于顶托板11上,所述背板底部前侧固定有底部支架2,所述底部支架2向前突出且前端铰接一活动夹持件3,所述活动夹持件3与背板1之间通过对拉螺杆4固定,所述活动夹持件顶部将上层外剪力墙支模体系底部木枋夹紧。所述底部支架及活动夹持件均为U型结构,所述底部支架的前端开口处设有连接轴21与活动夹持件底部开口铰接。
所述背板1上开设有竖向条形孔12,所述对拉螺杆中部焊接有拉结板44,所述对拉螺杆穿过竖向条形孔并穿入下层外剪力墙内部,在下层外剪力墙外侧,对拉螺杆上拉结板抵紧背板,剪力墙内侧则使用六角螺母41和垫板42固定背板在下层外剪力墙上。所述对拉螺杆外侧使用六角螺母41和山型卡43将活动夹持件紧固。所述背板、顶托板、底部支架及活动夹持件均由不锈钢制成,所述顶托板由背板上部折弯形成,所述背板与底部支架焊接为一体。
在施工上层外剪力墙时,通常下层外剪力墙已经施工完毕,并且留有双向间距450~500mm对拉螺杆孔洞,利用同一标高的对拉螺杆孔洞固定外剪力墙层间支模托底工具,首先将对拉螺杆穿过背板的竖向条形孔并穿过下层外剪力墙对拉螺杆孔洞,下层外剪力墙内侧使用六角螺母和垫板初步固定,再将外剪力墙支模体系底部木枋置于顶托板上,采用仪器进行调平,支模托底工具可以在背板的竖向条形孔内上下微调,调整到位后,固定每一个支模托底工具最终的竖向位置,在剪力墙内侧对六角螺母进行最终紧固,对拉螺杆外侧则使用六角螺母和山型卡将活动夹持件紧紧的夹紧外剪力墙支模体系底部木枋。如此操作,剪力墙支模体系底部木枋则在竖向和横向上均精确的定位和紧固完毕,确保了外剪力墙支模的质量,有效防止上下层剪力墙交接处发生跑浆和错台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25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振动棒握持器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圆柱钢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