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器的多用途高智能化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2661.6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6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勇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6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器 多用途 智能化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器的多用途高智能化电路。
背景技术
为了响应国家提倡节能环保的需要,开发尖端的充电器,用可充电电池循环使用既节约资源更减少垃圾污染,但目前市面上的充电器在使用上还存在以下缺陷:从整体功能看,目前市场上的充电器,没有同时包含镍氢和锂电池充电、手机充电、电池放电和充电保护等功能。因此严重影响充电器和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安全、功能多样及充电效率高的充电器的多用途高智能化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器的多用途高智能化电路,包括MCU控制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三极管和置于充电器内的电池;所述MCU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一MOS管、并联的放电限流电阻组和第一二极管后电连接至电池正极,所述电池负极与并联的第一采样电阻和第二采样电阻电连接;所述MCU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依次通过三极管、第二MOS管和第二二极管后电连接至电池正极;并联后的第一采样电阻和第二采样电阻的一端通过第一模数转换点连接MCU控制器,另一端通过选择点连接MCU控制器。
其中,所述电池正极电连接串联的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且第二分压电阻接地。
其中,所述MCU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第一偏置电阻电连接至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偏置电阻电连接电源,且所述电源通过第一电容接地。
其中,所述MCU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三偏置电阻电连接至第一MOS管的栅极,且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通过第四偏置电阻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电连接并联的放电限流电阻组。
其中,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电源,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通过续流判断电阻与第一分压电阻电连接;且所述过续流判断电阻与第一分压电阻之间连接有短结线;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三三极管电连接至电池正极。
其中,所述放电限流电阻组包括依次并联的第一放电限流电阻、第二放电限流电阻、第三放电限流电阻、第四放电限流电阻、第五放电限流电阻、第六放电限流电阻、第七放电限流电阻、第八放电限流电阻和第九放电限流电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器的多用途高智能化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电路通过MCU控制器控制第一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第二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继而通过第一MOS管导通电池和放电限流电阻组后形成放电回路对电池进行放电;
2)该电路通过MCU控制器控制第一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第二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继而三极管导通集电极拉到低电平,第二MOS管导通,电源经第二MOS管、第二二极管、电池、并联的第一采样电阻和第二采样电阻到地形成充电回路对电池进行充电;
3)可通过控制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导通时间从而控制电池平均电流的大小;
4)另外,通过MCU控制器的控制可区别电池是镍氢电池还是锂电池,并根据检测到结果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对不同类型的电池进行充电;由于采用正确的充电方式,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5)该充电器电路可对手机进行充电,并可显示充电电流大小,充电电量和充电电压;
6)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使用安全、功能多样及充电效率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的多用途高智能化电路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的多用途高智能化电路,包括MCU控制器10、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三极管Q3和置于充电器内的电池E;MCU控制器10的第一输出端IO-D依次通过第一MOS管Q1、并联的放电限流电阻组和第一二极管D1后电连接至电池E正极,电池E负极与并联的第一采样电阻R10和第二采样电阻R11电连接;MCU控制器10的第二输出端IO-C依次通过三极管Q3、第二MOS管Q2和第二二极管D2后电连接至电池E正极;并联后的第一采样电阻R10和第二采样电阻R11的一端通过第一模数转换点AD1连接MCU控制器10,另一端通过选择点OP连接MCU控制器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勇,未经李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26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皮石斛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专门用于调肾茶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