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闭循环水系统养殖池全自动定时排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4728.X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0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滨;连建文;梁友;王秉心;刘宝良;高淳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神州华茂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11358 | 代理人: | 王宏星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 循环 水系 养殖 全自动 定时 排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化封闭循环水养殖设施,尤其是涉及一种封闭循环水系统养殖池全自动定时排污装置。
背景技术
封闭循环养殖系统是当前国际上先进养殖模式的代表,也是未来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备受世人关注。我国的陆基工厂化养鱼起步较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自动化控制水平也较为落后,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封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已经拥有一定规模,截止2013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面积近40万m2,发展势头迅猛。但根据对国内循环水系统装备的研制及其运行情况的跟踪调查发现,我国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仍然存在着自动化程度较低,系统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亟待提升等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封闭循环水系统养殖池的定时排污问题就是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之一。按照循环水系统养殖工艺要求,一般养殖池每天需要2-3次或多次集中排污,目前这项操作全部是由人工操作完成,存在着费工、费力、费时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尤其是对于较大型循环水养殖企业,拥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养殖池,由于养殖池数量大,每个养殖池排污需要人工插拔管操作,容易造成遗漏或者排放水量认为差异大、插拔管安放不当倾倒导致养殖池水全部排净而出现水干鱼死的生产事故等弊病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封闭循环水系统养殖池全自动定时排污装置,该装置可以定时自动排污和具有意外排空保护功能,有效解决了排污不及时,意外排空等问题,并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生产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封闭循环水系统养殖池全自动定时排污装置,包括养殖池,位于养殖池内的循环水供水管道和排水管,以及位于养殖池旁的排污池,该养殖池的底面下凹形成集污池,集污池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一端与集污池连通,并由集污池向外延伸至养殖池的外侧,在养殖池的外侧折弯成一段倒U形管,该倒U形管的出口连通排污池,在倒U形管的最高处还连接有真空破坏管和真空管道,真空破坏管延伸至养殖池内,真空管道与计算机程序控制的真空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凹的集污池将养殖池中的残饵和粪便收集,在到达计算机程序设定的时间后,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真空泵自动启动运行暂短时间,使真空管道产生负压,在排污管中抽掉封闭的空气形成排污管水流闭合,因为养殖池内外水头差形成水流流动,将残饵和粪便吸走排除,同时养殖池内的水位下降高度将通过调节延伸至养殖池内的真空破坏管的管口高度来控制,当水位低于真空破坏管的管口时,空气被吸入到真空破坏管产生真空破坏,使排水自动停止。
进一步,所述排水管的入水口位于养殖池的中心,其管体向下延伸至养殖池底部,并从养殖池的底部延伸至养殖池外侧,通过一段倒U形的水位控制管与总回水管相连。养殖水体由养殖池内排水管和水位控制管进入总回水管路,再通过生物净化处理后,由循环水供水管道进入养殖池,形成封闭循环水养殖。
进一步,所述集污池上方设置有集污池格栅板,所述集污池格栅板的形状与集污池相配,并可完全罩盖在集污池上方,以防止排污过程中将水中的养殖生物排走。
进一步,所述排污池的中间底部设有向上突起的隔壁,隔壁将排污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倒U形管接通,另一部分底部设有外排污管,所述隔壁的高度低于排污池的外壁。隔壁的存在使与倒U形管接通的部分始终保留有一定的水体,在真空泵工作时,排污管易于形成真空,方便将养殖池内的水体引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定时排污,工艺方法简明合理。
2.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3.利用水位差产生的虹吸原理排水,排水过程节能和水位控制精准。
4.真空破坏管的设计保障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避免了养殖池的意外排空。
5.设备造价低,可根据工艺要求由计算机程序设置排放时间和由养殖池水位控制其排放水量。
附图说明
图1封闭循环水系统养殖池全自动定时排污装置的平面图;
图2为图1的A-A面剖视图;
如图所示:1、养殖池 2、循环水供水管道 3、排水管 4、排污池 5、水位控制管 6、集污池格栅板 7、集污池 8、排污管 81、倒U形管 9、真空破坏管 10、真空管道 11、外排污管 12、隔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47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纹式调节平衡鱼竿后堵
- 下一篇:新型扩径自冷预分支电力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