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工位电机检测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6337.1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5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孙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赛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0 | 分类号: | G01B21/00;G01M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工 电机 检测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检测领域,具体是双工位电机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成本的逐升,自动化行业的兴起,自动化设备的广泛使用,已是无法取代的,而自动化设备这一重要的工具的大力推广,可以给各行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加产值效益。
在自动化组装设备中,经常要用到对产品的具体尺寸及本身气密性进行检测,由于人工作业产生的测量精度差,测量难度大,作业效率低,目前还没有一种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作业效率高的双工位电机检测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模拟人的动作,将操作人员的手工动作用机器代替,并且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作业效率高的双工位电机检测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双工位电机检测机构,包括伺服电机、输出端、丝杆模组、固定杆、检测板、检测压头、检测头,其特征在于伺服电机通过输出端输出动力,输出端上设置外螺纹并通过外螺纹与丝杆模组的内螺纹相对应,固定杆固定在伺服电机上并贯穿丝杆模组,检测板通过检测压头与丝杆模组连接,检测头设置在检测板上。伺服电机为双工位电机。检测压头设置在检测头两侧。检测压头略高于检测头。
实际使用中,将待测试工件放在测试治具上,然后启动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工位电机检测机构,伺服电机驱动输出端旋转,从而通过丝杆模组推动检测板移动,以便使检测头与待测试工作充分接触,又不至于过接触导致检测头损坏。
本实用新型利用双工位电机进行伺服驱动,避免了人工重复动作,提高了检测定位精度,克服了人员操作繁琐的困难,速度快,效率高。
附图说明
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
1—伺服电机,2—输出端,3—丝杆模组,4—固定杆,5—检测板,6—检测压头,7—检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双工位电机检测机构,包括伺服电机1、输出端2、丝杆模组3、固定杆4、检测板5、检测压头6、检测头7,其特征在于伺服电机1通过输出端2输出动力,输出端2上设置外螺纹并通过外螺纹与丝杆模组3的内螺纹相对应,固定杆4固定在伺服电机1上并贯穿丝杆模组3,检测板5通过检测压头6与丝杆模组3连接,检测头7设置在检测板5上。伺服电机1为双工位电机。检测压头6设置在检测头7两侧。检测压头6略高于检测头7。
实际使用中,将待测试工件放在测试治具上,然后启动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工位电机检测机构,伺服电机1驱动输出端2旋转,从而通过丝杆模组3推动检测板5移动,以便使检测头7与待测试工作充分接触,又不至于过接触导致检测头7损坏。
本实用新型利用双工位电机进行伺服驱动,避免了人工重复动作,提高了检测定位精度,克服了人员操作繁琐的困难,速度快,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赛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赛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63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