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低底盘汽车检修的双柱举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9026.0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1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叶明;车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萨逸检测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08 | 分类号: | B66F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18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底盘 汽车 检修 举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检测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低底盘汽车检修的双柱举升机。
背景技术
车举升机是指汽车维修行业用于汽车举升的汽保设备。举升机在汽车维修养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整车大修,还是小修保养,都离不开它,,其产品性质、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在规模各异的维修养护企业中,无论是维修多种车型的综合类修理厂,还是经营范围单一的街边店(如轮胎店),几乎都配备有举升机。
现有的举升机油管护板装置虽然可以保护油管和钢丝绳,但是护板的高度比较高。
例如申请号为201320328725.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油缸限位功能的双柱举升机,包括主立柱、副立柱、动力单元、控制箱、举升组件和油缸,主立柱和副立柱对称设置,且主立柱和副立柱上设有滑道,动力单元设在主立柱上,举升组件和油缸均设有两个,两个举升组件和两个油缸分别对称设置在主立柱和副立柱上,油缸与举升组件连接,两个油缸通过油管相连接,主立柱顶部还设有油缸限位机构,该油缸限位机构与控制箱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提高举升机工作可靠性、操作方便。然而该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缺点:
(1)现有的举升机油管护板高度较高,车辆开过护板时容易剧烈下冲。
(2)现有的举升机为了使用方便应该将鸳鸯臂打过护板,但是由于护板的高度太高,将举升机降到最低时无法打过护板。
(3)举升机若果要能打过油管护板但是保证不了最低高度110mm的尺寸,至此有的车辆底盘较低时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高档轿车的用于低底盘汽车检修的双柱举升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低底盘汽车检修的双柱举升机,该举升机包括主立柱、副立柱和两个举升组件,所述主立柱和副立柱对称设置且通过护板连接,所述两个举升组件分别设在主立柱和副立柱上,所述主立柱和副立柱下部均设有下绳轮和底板,所述下绳轮上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高度与底板相同。
所述底板内侧设有用于容置钢丝绳的开口。
所述举升组件包括滑块和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可旋转的托臂和鸳鸯臂。
所述托臂和鸳鸯臂上均设有紧固旋钮。
所述主立柱和副立柱上均设有用于举升组件上下移动的滑道。
所述举升机还包括动力单元和两个油缸连接,所述两个油缸分别设在主立柱和副立柱上,并通过油管连接,所述油管置于护板内,所述动力单元设在主立柱上,所述油缸分别与动力单元和钢丝绳连接。
所述护板两侧均设有斜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钢丝绳可以与底板高度一致可以让车辆平稳开过护板;
2)开口使钢丝绳可以与底板高度一致,从而降低护板厚度,进而可以对低底盘的高档轿车进行维修;
3)使用可旋转鸳鸯托臂可以使用户更大限度的利用场地;
4)紧固旋钮可以在举升机抬起汽车时保持鸳鸯臂的稳定;
5)滑道用于举升组件的升降;
6)动力单元和油缸为举升机的升降提供动力;
7)护板两边的斜坡可以减小汽车开过护板时需要的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绳轮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区域I的放大图;
图4为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托臂和鸳鸯臂旋转示意图;
其中:1、动力单元,2、主立柱,3、副立柱,5、油缸,6、护板,11、泵站,21、钢丝绳,22、下绳轮,23、底板,41、托臂,42、鸳鸯臂,43、滑块,44、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一种用于低底盘汽车检修的双柱举升机,如图1所示,该举升机包括主立柱2、副立柱3和两个举升组件,主立柱2和副立柱3对称设置且通过护板6连接,两个举升组件分别设在主立柱2和副立柱3上,如图2和3所示,主立柱2和副立柱3下部均设有下绳轮22和底板23,下绳轮22上绕有钢丝绳21,钢丝绳21高度与底板23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萨逸检测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萨逸检测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90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橡胶隔振器动静态性能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飞机挂弹钩性能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