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编袋微孔针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29609.3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4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辉;刘成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恒成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24 | 分类号: | B26F1/24;B26D7/26;B26D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陈静 |
地址: | 2131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编袋 微孔 针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编袋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编袋微孔针刺装置。
背景技术
粉状物品的灌装,为提高灌装效率,一般采用气压灌装。因此,用于包装粉状物品的包装袋一般采用针刺打孔的方式,在袋体基布上刺孔以排出灌装气体,保证称重准确。如水泥灌装,气压控制在0.6mpa,以实现2000包每小时的灌装速度。所以水泥包装袋要求能满足120立方米每小时左右流量的透气率。但袋体上的针刺排气孔如果空隙过大,排气是充分了,但造成灌装时粉体随气体泄露出来,污染作业环境,影响工人身体健康,这是导致职业粉尘病的重要原因。另外,袋体上的针刺排气孔必然影响包装袋的原有强度,必须最小限度地控制针刺孔对于基布强度的损失。因此,采用针刺工艺应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透气而不透粉,二是对于袋体基布拉力强度损失最小,需要找到其中最佳的平衡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编袋微孔针刺装置,该装置可以精确控制针刺深度,并且最大限度地维持塑编袋的拉力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塑编袋微孔针刺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安装有针刺压辊机构,所述针刺压辊机构包括针刺辊和轴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橡胶辊;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一对摆动支架,所述摆动支架可绕安装点摆动;所述针刺辊的两端分别轴装在两个摆动支架上;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一对气缸,该对气缸各驱动一个摆动支架,使轴装在摆动支架上的针刺辊具有向所述橡胶辊方向的压力。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微调机构,该微调机构位于橡胶辊所在的一侧;所述微调机构包括手轮、减速箱、活铃以及与所述活铃配合的丝杆;所述减速箱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手轮与减速箱连接;所述减速箱的输出法兰端连接所述活铃,所述丝杆与所述摆动支架侧面接触。摆动支架受气缸的力的作用,向橡胶辊方向摆动;利用手轮调整丝杆的位移,由于丝杆抵在摆动支架的侧面上,因此丝杆可以给摆动支架一个与气缸作用力相反的作用力,两个作用力部分抵消,从而对针刺辊的针刺深度进行精密微调。
优选地,所述气缸为空气弹簧。相较于普通气缸,空气弹簧可以更好地控制摆动支架向橡胶辊方向的摆动幅度,也即可以实现对针刺辊的针刺深度的精确控制。
优选地,所述摆动支架呈U形,所述针刺辊轴装在U形豁口内。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两组针刺压辊机构,实现对塑编袋的两个表面分别针刺打孔。
优选地,所述针刺辊采用被动驱动方式,即电机驱动所述橡胶辊转动。
优选地,所述塑编袋经针刺辊针刺打孔后,塑编袋上的刺孔密度大于30万个每平方米,孔径小于0.2毫米。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气缸驱动摆动支架,使轴装在摆动支架上的针刺辊具有向橡胶辊方向的压力,实现在塑编袋上打孔,根据塑编袋的厚度,可以调整气缸的力度,进而调整针刺辊的针刺深度;
(2)使用微调机构作用在摆动支架上,该作用力与气缸产生的作用力方向相反,可以抵消部分作用力,实现对针刺辊针刺深度的精密微调;
(3)在机架上安装两组针刺压辊机构,分别对塑编袋的两个表面进行针刺打孔,每组针刺压辊机构仅在其中一个表面上打孔,针刺辊只刺穿单层布面,不影响对面布面,从而使塑编袋拉力强度损失小于5%,最大限度地维持塑编袋的质量;
(4)使用空气弹簧代替普通气缸,可以更好地控制摆动支架向橡胶辊方向的摆动幅度,实现对针刺辊的针刺深度的精确控制;
(5)针刺辊在塑编袋上针刺打孔后,塑编袋上的刺孔密度大于30万个每平方米,孔径小于0.2毫米,保证了气压灌装所需要的透气率;
(6)针刺辊由外向内对塑编袋进行针刺打孔,因刺孔而在塑编袋上产生的凸起都分布在塑编袋内部,气压灌装时,气体由刺孔泄出,由于粉状物对凸起的冲击,使凸起将刺孔填平,避免了粉状物的泄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中:1-牵引对辊;2-减速箱;3-手轮;4-活铃;5-丝杆;6-橡胶辊;7-摆动支架;8-针刺辊;9-空气弹簧;10-机架;11-塑编袋;I-第一针刺压辊机构;II-第二针刺压辊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恒成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恒成塑料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296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