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递冷冻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0387.7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62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张涵;邬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物资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D33/25 | 分类号: | B65D33/25;B65D30/24;B65D81/18;B65D30/08;B65D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101149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递 冷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递冷冻袋,具体涉及一种可冷藏及冷冻食品的包装袋。
背景技术
目前,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人们普遍选择的购物模式,相应地快递业也越来越发达,除了可以投递服饰、电子、书籍等传统商品外,已经涉及到生鲜食品、冷冻食品领域,例如水果、禽蛋、鲜肉、冷饮等。由于生鲜食品、冷冻食品需要解决保鲜和保温的问题,所以该类商品在运输途中必须使用冷藏车运输,当食品到达客户手中时,仍然能够具有所要求的鲜度和温度。
对于冷冻食品,如冻肉、冻鱼、海鲜、水饺等,仅仅冷藏是不够的,因为冷藏温度往往在零度以上,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冷冻食品会逐渐解冻,降低食品质量,对于冷冻食品的存放温度应该保持在零度以下。
冷藏车虽然可以解决食品在运送和投递过程中的保鲜和保温问题,但是食品外层包装却是普通包装,不具有保鲜保温的功能。当食品送到客户手中时,客户的收件地可能是工作单位,尽管客户在下班后可以将食品带走,但是由于此时不具有进一步保存的设备如冰箱等,不能将食品放置到合适的环境下存放,也会影响食品的质量。或者食品被投递到传达室一类的地方,客户长时间不来领取,食品必然会变质,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快递业在食品领域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递冷冻袋,该冷冻袋的袋体上围绕存放物品的空间设置有冷源腔,冷源腔内采用科技冰和干冰作为冷源,科技冰可以起到冷藏的效果,干冰降温速度快,可以起到冷冻的效果。该冷冻袋通过这两种冷源即可实现袋内温度维持零度以下,如果食品放入时为冷冻状态,可以长时间维持冷冻,如果食品放入时为非冷冻状态,可以快速实现冷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快递冷冻袋,包括软质袋体,袋体一侧设置有放物和取物的袋口,所述袋口采用自封拉链进行密封;所述袋体上设置有冷源腔,冷源腔围绕冷冻袋的存放空间设置,冷源腔内的冷源为若干袋科技冰和干冰,冷源腔上设置有为科技冰添加反应水的注水阀,所述注水阀同时构成向冷源腔外排气的泄压阀。
进一步,所述冷源腔由袋体分体构成,冷源腔处的袋体分体为外袋体和内袋体,外袋体上设置有保温层和防护层。
进一步,所述冷源采用尼龙搭扣设置在冷源腔内的内袋体上。
进一步,所述注水阀设置在冷源腔的外袋体上,注水阀设置有注水管道和阀盖,注水管道的管口处设置有磁圈,阀盖内设置有磁片,通过磁圈和磁片的吸附实现注水阀的自动关闭。
进一步,所述冷冻袋内设置有包装物品的内袋。
进一步,所述袋体上设置有电子温度计。
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快递冷冻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快递冷冻袋用来存放需要冷冻的食品,特别适合用于包装肉类食品,不需要将冷冻袋放置于冰箱等设备内即可实现食品的冷冻,具有保温时间长,密封性好的特点,快递业使用该冷冻袋投递食品, 不受收件地环境的限制,拓宽了业务领域,提高了服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注水阀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1-4中:1.袋体,2.自封拉链,3.拉锁,4.注水阀,4-1.注水管道,4-2.阀盖,4-3.磁片,4-4.磁圈,5.冷源腔,6.冷源,7.内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工作流程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在该实施例中,快递冷冻袋包括软质袋体1,袋体1一侧设置有放物和取物的袋口,袋口采用无牙自封拉链2进行密封,自封拉链2上还设置有拉锁3进行袋口的关闭和打开,采用自封拉链2,放物取物方便而且可以提高冷冻袋的密封性。袋体1可以采用PE+PET、 MOPE、PA+PE等材质,柔韧性比较好,粘合度也较高,不容易泄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物资学院,未经北京物资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03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