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转窑窑尾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0746.9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0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段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嘉耐特种铝酸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24 | 分类号: | F27B7/24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韩鹏程 |
地址: | 45004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窑窑尾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窑,尤其是涉及一种与固定烟室接合处的回转窑窑尾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回转窑窑尾回转筒体与固定烟室的接合处存在有缝隙。由于回转窑是在负压条件下进行操作的,为防止外界空气被吸入筒体内,保证窑内热工制度的稳定,同时在不正常操作时防止窑内粉尘的外泄,必须要设置密封装置。现有的密封装置是分别在窑尾固定烟室与回转筒体上分别设置动、静摩擦环,在动、静摩擦环的摩擦面之间形成接触式密封,同时在动、静摩擦环前部还设置有密封用玻璃丝布。该种密封装置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窑尾温度高,动环容易变形,使动、静环之间产生间隙,同时由于温度高又使得人工加油不易实施,导致动、静环之间磨损严重;玻璃丝布由于长期使用也会出现磨损,这些因素均会出现漏气现象。一旦出现窑尾漏气,由于该处是全窑负压最大的地方,极易吸入大量的冷空气,使窑内大量气体不易排出,燃料不能完全燃烧,从而导致窑内热工制度被破坏,既增加了燃料的消耗,还会降低回转窑的产量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稳定的回转窑窑尾密封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转窑窑尾密封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窑尾烟室侧壁上的静密封环和设置在窑筒体尾部窑壁上的动密封环,所述静密封环包括对称设置在烟室侧壁支架上L形结构的内环和外环,扣合在所述内环和外环之间的U形结构的动密封环使得动、静密封环之间的过气通道形成迷宫式结构;在窑筒体尾部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密封衬圈,固定所述外环的烟室侧壁支架上设置有环形支板,在所述环形支板上排列设置有向所述密封衬圈表面延伸的鱼鳞片,相邻两鱼鳞片的侧边形成密封搭接,在所述鱼鳞片的上表面设置有压紧装置。
为保证密封衬圈的跳动度,所述密封衬圈的内侧设置有调整垫圈。
为保证鱼鳞片和密封衬圈之间的密封效果,所述压紧装置为均衡设置在所述鱼鳞片表面且向密封衬圈方向延伸的多个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部上翘形成翻边,置于所述翻边内的钢丝拉绳两端悬坠有重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动、静环之间密封效果好,不易变形、磨损,使用寿命长。可满足生产及工艺要求,减少了系统的漏风,使窑尾温度得以提高,窑内热工制度非常稳定,环境污染得到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窑筒体尾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转窑窑尾密封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窑尾烟室14侧壁上的静密封环和设置在窑筒体尾部窑壁上的动密封环,为保证窑尾烟室和窑筒体尾部之间的密封,静密封环包括对称设置在烟室侧壁支架1上L形结构的内环2和外环3,扣合在内环和外环之间的U形结构的动密封环4使得动、静密封环之间的过气通道形成迷宫式结构,其窑内烟气逸出路线见图2中箭头所示,实际制造时,动密封环4也可以制作成分体式结构,将两个L形的密封圈固定在连接板上,形成U形结构即可;在窑筒体5尾部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密封衬圈6,为保证该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要求密封衬圈6的跳动度小于5mm,所以在密封衬圈6的内侧可设置调整垫圈9;固定外环的烟室侧壁支架1上设置有环形支板7,在环形支板7上通过连接螺栓排列设置有向密封衬圈6表面延伸的鱼鳞片8,相邻两鱼鳞片8的侧边形成密封搭接,在鱼鳞片8的上表面设置有压紧装置,当窑筒体旋转工作时,可以保证热态下鱼鳞片8紧紧的压在密封衬圈6上,形成与窑筒体之间的良好密封。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压紧装置为:均衡设置在鱼鳞片表面且向密封衬圈方向延伸的六个压板10,压板10的底部上翘形成翻边,置于翻边内的钢丝拉绳11两端悬坠有重锤12,当窑筒体旋转时,钢丝拉绳11两端的重锤12始终给压板10一个压力,保证了鱼鳞片与密封衬圈之间的良好密封。为增大压紧装置对鱼鳞片8的压力,在环形支板7与鱼鳞片8之间还可以设置调整钢筋环13。
从窑筒体尾部看,其结构如图3所示。当然,其压紧装置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方法和结构。
在回转窑窑尾处采用该密封结构,使动、静环之间形成迷宫式密封,减少了漏气,从而减少了窑炉的煤耗;同时外加鱼鳞片的密封结构,使整体密封装置效果良好。在实际使用中,动环、静环材质可选用1Cr18Ni9Ti,其耐温能达到700度~800℃,耐热性能好,各部件运行平稳,安全可靠,,整体结构不宜变形,损坏的可能性较小,无易损件,基本无需维修,故障率非常低且不消耗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嘉耐特种铝酸盐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嘉耐特种铝酸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07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豆火龙果酱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垃圾焚烧炉的排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