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1459.X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3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龚文鹏;吴小平;王木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40;B29C4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注塑模具将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于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上时,需将导电端子由人工用手摆放于注塑模具的型腔内,这种摆放方式既浪费人工,影响生产效率,而且不能保证导电端子掺杂其它物质及表面氧化(手上有汗、油污或其它物质)。
为了解决人工摆放导电端子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现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可自动送料成型的注塑模具。先将若干组导电端子呈横向排列的冲压成型在一料带上,然后通过自动拉料装置将料带拉送至设定位置注塑成型,注塑成型后通过顶针将绝缘本体与端子一同顶出,自动拉料装置继续将料带向前拉动至下一组导电端子位于成型位置成型,从而实现自动送料成型。
但注塑产品成型后,在自动拉料装置将料带向前拉动至下一组导电端子位于成型位置成型前,需要用顶出机构将产品顶出,但在顶出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顶针卡产品或顶针粘产品的现象,使产品不容易脱落,此时,如果自动拉料装置向前拉动料带及成型好的产品时容易碰到下模仁和顶针,造成下模仁、顶针和产品损坏,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造成模具损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可自动送料成型,产品容易脱落,不会造成模具损坏和影响产品质量的注塑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可自动送料成型,产品容易脱落,且不会造成模具损坏和影响产品质量的注塑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通过自动 拉料装置将具有若干横向排列的嵌件的长条形料带从其一端拉入,从另一端拉出,从而在若干嵌件的外部分别一体成型出一成型产品,该注塑模具包括一上模、一下模、一送料拖板及一顶出机构;所述上模包括一上模板及若干上模仁;所述下模包括一下固定板、分别固定于下固定板上表面两侧的间隔板、固定于间隔板上表面的下模板及若干横向排列的下模仁,下固定板、两间隔板和下模板之间围设形成一收容空间,两间隔板的内侧面分别开设一限位凹槽;所述送料拖板可上下活动地装设于下模板上部,包括一基板,基板的中间开设一上下贯穿的开孔,该等下模仁伸入到所述开孔内并与相应上模仁配合形成若干型腔,所述料带从送料拖板一端进料,从送料拖板的另一端出料,料带的正待成型的若干嵌件位于送料拖板的开孔处并分别定位在相应的下模仁内;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一下顶出板组、一上顶出板、两顶出组件、若干第一顶针、若干第二顶针和一驱动装置,所述下顶出板组收容于收容空间内,下顶出板组的上表面两侧分别开设有一向外贯穿且与间隔板的限位凹槽相对应的枢接槽;所述上顶出板收容于收容空间内且置于下顶出板组上;所述顶出组件具有一弹抵块,弹抵块枢接于相应的枢接槽内,弹抵块的外侧凸伸出下顶出板组的侧面并收容于相应的限位凹槽内;所述若干第一顶针固设于下顶出板组上,上端分别穿过上顶出板和下模板;所述若干第二顶针固设于设上顶出板上,上端穿过下模板;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下顶出板组及上顶出板向上移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模板上表面的中间开设一横向贯穿下模板两端的开槽;所述基板装设于下模板上的开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基板上表面的中间开设有横向贯穿基板两端且与所述开孔连通的导引开槽,所述送料拖板还包括两对导引板,所述两对导引板分别固设于基板的两端,每对导引板分居在导引开槽的两侧,每一导引板于邻靠导引开槽的一侧的下部开设有一导引缺槽,导引缺槽与导引开槽连通,料带的两侧收容于导引缺槽内,料带中间的若干嵌件收容于导引开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模板分别开设有若干上小下大的呈阶梯状的贯穿下模板上下表面的第一导引孔,各第一导引孔 内形成有一止挡壁,所述基板上表面的两侧向下开设有若干第二导引孔,第二导引孔与第一导引孔对应连通;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若干导引杆和若干弹簧,所述若干导引杆的下端装设于下顶出板组上,导引杆的上端穿过下模板的第一导引孔收容于第二导引孔内,所述若干弹簧分别套设于一导引杆上,各弹簧的一端抵顶于上顶出板的上表面,各弹簧的另一端收容于第一导引孔内并抵顶于止挡壁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模板的中部向下开设一矩形状的第一凹槽,所述下模还包括一下固定框架,所述下固定框架呈“凸”形,包括一矩形状的第一本体和一从第一本体上表面向上凸设而成的第二本体,第二本体上表面的中间设有一横向延伸的固持凹槽;所述若干下模仁呈横向排列的固定于下固定框架的固持凹槽内,所述下固定框架的第一本体固设于下模板的第一凹槽内,第二本体伸入至基板的开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14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饰板材结构
- 下一篇: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用流涎机的在线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