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斛鲜条划口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2542.9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3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岳健;董正兵;韩海燕;范志伟;李昆华;叶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积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3/08 | 分类号: | B26D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斛 鲜条划口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石斛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石斛鲜条划口刀。
背景技术
铁皮石斛冻干条生产加工过程中,对铁皮石斛鲜条进行脱叶、除鞘、划口以及切断等工序可以缩短其真空冷冻干燥的时间、提升冻干条产品的质量,使生产出来的铁皮石斛冻干条产品饱满、有光泽。划口,是在铁皮石斛鲜条上按特定方式划出口,即垂直于鲜条横断面方向穿透茎段。目前的划口程序都是通过人工来实现,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划口刀通常是普通的解剖刀片,工人通常左手拿着石斛鲜条,右手拿着刀片,对石斛鲜条进行划口,每个石斛节间通常要划2-3刀,每根石斛鲜条通常要划30刀,操作熟练的工人划完一根石斛鲜条通常需要两分钟左右,费时费力;另一方面,操作不方便,易伤及人体,由于石斛鲜条直径比较小,通常小于1厘米,且比较柔软,在划口过程中,需要眼睛紧盯着石斛鲜条,否则刀片容易伤到手,操作极不方便。因此,亟待开发一种省时省力、操作方便的石斛鲜条划口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省时省力、操作方便的石斛鲜条划口设备。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石斛鲜条划口刀,包括支撑环、进料环以及划口刀;所述进料环设置在支撑环内部,进料环与支撑环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划口刀包括刀刃和刀柄,从所述刀刃到刀柄,依次设置有弹簧限位块和进刀限位螺栓,进刀限位螺栓与刀柄之间设置有螺纹;所述进料环和支撑环上开有孔,所述划口刀穿过所述进料环和支撑环上开有的孔,弹簧限位块位于进料环与支撑环之间,进刀限位螺栓位于支撑环之外,进料环与弹簧限位块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在划口刀上。非工作状态时,弹簧处于伸展状态,将弹簧限位块紧压在支撑环内壁,划口刀刀刃处于退刀状态;工作时,一只手将石斛鲜条穿过进料环,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中指或者用拇指和食指压刀柄,弹簧则处于收缩状态,划口刀刀刃处于进刀状态。完成一次进刀后,拉动或者旋转石斛鲜条,对石斛鲜条的另一个位置进行划口。调节进刀限位螺栓,可以控制进刀深浅,将进刀限位螺栓往远离支撑环的方向旋扭,则加大进刀的深度;将进刀限位螺栓往靠近支撑环的方向旋扭,则减小进刀的深度。弹簧限位块也会影响到进刀的深浅,进刀的最大深度是弹簧限位块与刀刃端部的距离减去弹簧压缩到极限的弹簧长度。
进一步,还包括指环,所述指环与所述支撑环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工作时将食指套在指环内,用拇指和中指来压刀柄,方便了操作。
进一步,所述进料环由第一半圆环结构和第二半圆环结构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由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构成,所述第一螺栓与第一半圆环结构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栓与第二半圆环结构通过螺纹连接。由于石斛鲜条粗细不均,当碰到成批次的直径比较大的石斛鲜条时候,可以通过旋扭半圆环结构,增加进料环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指环为断圆环结构。不同使用者的食指粗细不一,通过捏压或者掰开断圆环结构,可以调节指环的直径。
进一步,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与支撑环通过螺栓连接。将该石斛鲜条划口刀固定在机架上,使用的时候可减轻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所述进料环上设置有导料槽。由于石斛鲜条比较柔软,导料槽的设置可以方便移动或者旋转石斛鲜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进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退刀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方式主视示意图;
图7为图6之A-A向结构示意图;其中,
1-指环,2-支撑环,3-弹簧限位块,4-进刀限位螺栓,5-划口刀柄,6-弹簧,7-进料环,8-第一连接部,9-第二连接部,10-划口刀,11-第一半圆环结构,12-第二半圆环结构,13-第一螺栓,14-第二螺栓,15-机架,16-导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积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明积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25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绞股蓝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草莓枣味人参花养生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