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流电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3471.4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5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阳;孙伟;郭志文;陈永丰;刘跃;田兴堂;曹全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信华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7/06 | 分类号: | C25C7/06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2 | 代理人: | 马鹏鹞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流电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旋流电积装备在工作过程中升高电流密度时,容易出现金属离子的析出速度超过金属离子在电解液中的传质速度,从而造成设备产生浓差极化现象,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而且金属回收率和电流效率降低,造成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流电积装置,以解决现有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易出现浓差极化现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流电积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电积筒及设于电积筒下部的电积液进液管,在所述电积筒与电积液进液管之间还同心连接有导流筒,在该导流筒的内壁上围绕圆周均匀固设有若干导流片,各导流片呈螺旋设置;在所述电积筒内还同心穿设有中空的阳极管,该阳极管的下端延伸至导流筒底部,所述各导流片的内侧固定在阳极管的下端外壁上,在位于导流筒上方的阳极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各通孔沿阳极管的切线方向开设并朝向电积液的旋转方向。
所述阳极管上的开孔密度为100-1000个/m2,各通孔的孔径为1-50mm,孔隙率为5%-25%。
所述导流片的个数为5-25个,各导流片的倾角为15°-35°。
所述导流筒为圆柱筒或上大下小的圆锥筒结构,该导流筒底部小径端内径为上部大径端内径的50%-100%。
所述阳极管的壁厚为其内径的5%-30%。
所述阳极管的内径为电积液进液管内径的20%-80%。
本实用新型的旋流电积装置结构简单,其通过导流筒可以使电积液在电积筒内产生高速旋转,达到降低浓差极化的目的,同时,部分电积液经中空的阳极管从管壁上开设的通孔切向喷出,强化电积液在阴极附近的混合,可进一步的降低浓差极化对金属电积的影响,从而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能源消耗,解决了现有旋流电积设备存在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旋流电积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导流筒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旋流电积装置如图1、图2、图3所示,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通过法兰固定连接的电积筒1、导流筒2和电积液进液管3,电积筒1竖直设置,在电积筒1的中心竖向穿设有中空的阳极管4,该阳极管4的下端延伸入导流筒2的底部并与导流筒2和电积液进液管3之间的法兰连接固定。其中,导流筒2可以采用圆柱筒结构或上大下小的圆锥筒结构,本实施例中,该导流筒为圆锥筒结构,其底部小径端内径为上部大径端内径的50%-100%。在导流筒2内围绕圆周均匀的固设有5-25个导流片5,各导流片5呈螺旋设置,各导流片5的内侧固定在阳极管4的下端外壁上,从而将导流筒2与阳极管4之间的环形空腔分隔各若干等份。本实施例中,导流片5的个数为6个,各导流片5的倾角为15°-35°。在位于导流筒2上方的阳极管4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40,各通孔40沿阳极管4的切线方向开设并分别朝向电积液的旋转方向。本实施例中,阳极管4的内径为电积液进液管3内径的20%-80%,阳极管4的壁厚为其内径的5%-30%,阳极管4上的开孔密度为100-1000个/m2,各通孔40的孔径为1-50mm,孔隙率为5%-25%。
本实用新型的旋流电积装置通过在电积筒和电积液进液管之间设置导流筒可以使电积液在电积筒内呈螺旋状高速流动,降低阴极附近的浓差极化;同时,采用中空设计的阳极管可通过其管壁上切向开设的通孔加速电积液的混合,进一步降低浓差极化对金属电积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信华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工信华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34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的监控系统
- 下一篇:地下层供氧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