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潜孔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3717.8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0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龚康强;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五环钻机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0/36 | 分类号: | E21B10/3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钻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潜孔钻头,其属于钻头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在水电、核电、公路建设、矿山开采、基础施工等方面需求的不断提升,凿岩设备等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潜孔钻具正不断向高风压、大风量、高效率方向发展;潜孔冲击器冲击频率与冲击功率整体有了很大的提升。 同时,对与其配套使用的潜孔钻头有着更高质量要求。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多是以atlas DHD 系列尾柄潜孔钻头,其采用卡环方式安装在潜孔冲击器内配套使用。其结构特征见图1:以上潜孔钻头由塑料尾管1、钢体2、合金齿3三部分组成。塑料尾管1、合金齿是镶在钢体2内的。其有以下弊病:1、钻头冲击端设有塑料尾管,由于尾管装入钻头孔时装配误差无法保证,因此,钻头尾管非正常损坏是钻具使用时较为突出的问题。2、钻头长径比较大,钻头强度差,稳定性不好。3、钻头冲击端设有短而细的花键,端部尖角、棱边多不利于热加工应力分布,工作时疲劳损伤常常产生于冲击端。另一方面,工作时钻头吊挂在卡环上时接触面小,卡环受力大,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潜孔钻头,能有效的克服现有以上潜孔钻头缺点。
一种新型潜孔钻头,它包括钢体和合金齿,钢体前端部设有非花键式整体圆柱式冲击台阶,钢体外表中间部位设有多条花键,钻头中部设有一中心气孔,钢体后端设有倾斜气孔,其中中心气孔与倾斜气孔贯通,钢体后端设有与倾斜气孔相接的顶部排粉槽,镶合金齿端圆周上设有多个侧部排粉槽,钻头钢体上的花键用于与冲击器前接头,内设有的花键相配合,使得钻头在工作的过程中随冲击器作回转运动,在工作过程中钻头端面与冲击器前接头端面产生相对位移时钻头花键尾部从前接头内部露出形成过气通道,此时,冲击器内部供气P一部分P2通过卡环、钻头花键与前接头配合间隙及过气通道排入孔底,另一部分高压气体P1经由钻头中心气孔、倾斜气孔,顶部排粉槽以及圆周侧部排粉槽排入孔底进行吹渣。
上述的多条花键均匀分布在钢铁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结构组成上除去了塑料尾管,只由钢体与合金齿组成。从而减少了故障点,另一方面,除去尾管后的钻头中心气孔可以大大缩小,提高了冲击端强度。
2、钻头长径比较小,整体强度与工作时刚性更好,更有利于应力波迅速传导给岩石,破岩效率能有效的提高。
3、钻头冲击端无花键圆滑式设计,应力分布更合理,冲击端结构上耐疲劳强度有着很大的提高,其次,与卡环接触面大,卡环受力更合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示图;
图4为图3在C-C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2在B-B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图示1;
图7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图示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2-5,一种新型潜孔钻头,它包括钢体14和合金齿15,钢体前端部设有非花键式整体圆柱式冲击台阶1,钢体外表中间部位设有多条花键7,钻头中部设有一中心气孔10,钢体后端设有倾斜气孔4,其中中心气孔与倾斜气孔贯通,钢体后端设有与倾斜气孔相接的顶部排粉槽5,镶合金齿端圆周上设有多个侧部排粉槽6。
参见图6-7,将钻头1通过冲击器上前接头2与对开卡环3后整体利用前接头2与外套管4间螺纹13连接至冲击器上工作的。钻头钢体上的花键用于与冲击器前接头2内设有的花键相配合,使得钻头在工作的过程中随冲击器作回转运动,在工作过程中钻头端面8与冲击器前接头端面9产生相对位移时钻头花键尾部从前接头内部露出形成过气通道12,此时,冲击器内部供气P一部分P2通过卡环4、钻头花键与前接头配合间隙11及过气通道12排入孔底,另一部分高压气体P1经由钻头中心气孔、倾斜气孔,顶部排粉槽以及圆周侧部排粉槽排入孔底进行吹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五环钻机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宜昌市五环钻机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37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