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炉余热蒸汽蓄热式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4218.0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5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赵昌标;徐双胜;袁国庆;范旭青;孟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汇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01K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五一***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炉 余热 蒸汽 蓄热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余热再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余热蒸汽蓄热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转炉烟道余热饱和蒸汽发电方法及其系统设备,主要解决炼钢转炉烟道余热的回收利用问题,其技术方案主要是提高转炉烟道汽化冷却系统运行压力至≥0.8MPa,从汽化冷却烟道出来的余热蒸汽经收集、汽水分离后进入蓄能装置,然后进入带有中间再热装置的低压饱和蒸汽汽轮机,由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蒸汽发电后通过冷凝器凝结成水,闭路循环使用。目前使用的该系统在蒸汽余热的回收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工质来说只适用于饱和蒸汽,对于压力只能适用于0.8MPa以上,这就使的一些原先设计的低压力的汽源无法实现回收利用,对于一些汽水混合的汽源无法利用,从而成为现有转炉余热回收难以解决的一个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炉余热蒸汽蓄热式发电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转炉烟道余热系统仅适用于0.8MPa以上的转炉烟道,而且所适用的范围仅适用于饱和蒸汽余热回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炉余热蒸汽蓄热式发电系统,包括从转炉烟道处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蒸汽蓄热器、螺杆膨胀动力机和凝汽器,凝汽器通过凝结水泵分别连接至转炉和蒸汽蓄热器,其中所述螺杆膨胀动力机连接至发电机,所述凝汽器连接至冷却塔。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转炉烟道处设有汽化冷却装置,汽化冷却装置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蒸汽蓄热器的蒸汽入口,所述凝汽器的冷凝水出口通过凝结水泵将凝结水送回转炉和蒸汽蓄热器,凝汽器的冷却循环水入口、冷却循环水出口分别和所述冷却塔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入口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蒸汽蓄热器将非连续低压蒸汽进行稳压后进入螺杆膨胀动力机做功后排气经过凝汽器凝结成水再回收利用,适用于任何气压下的转炉烟道余热回收,并且适用饱和蒸汽或汽水混合的汽源,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炉余热蒸汽蓄热式发电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转炉余热蒸汽蓄热式发电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从转炉1烟道处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蒸汽蓄热器2、螺杆膨胀动力机3和凝汽器4,凝汽器4通过凝结水泵5分别连接至转炉1和蒸汽蓄热器2,其中所述螺杆膨胀动力机3连接至发电机6,所述凝汽器4连接至冷却塔7。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转炉余热蒸汽蓄热式发电系统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转炉1烟道处设有汽化冷却装置,汽化冷却装置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蒸汽蓄热器2的蒸汽入口,所述凝汽器4的冷凝水出口通过凝结水泵5将凝结水送回转炉1和蒸汽蓄热器2,凝汽器4的冷却循环水入口、冷却循环水出口分别和所述冷却塔7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入口相连。
本系统是通过蒸汽管道把转炉烟道汽化冷却非连续蒸汽引至蒸汽蓄热器,通过蒸汽蓄热器对蒸汽进行稳压后送至螺杆膨胀动力机,推动螺杆膨胀动力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在螺杆膨胀动力机排气出口设置冷凝器将废汽冷凝回收循环利用,冷凝起使用工业水作为冷凝介质,冷凝介质(工业水)使用冷却塔冷却。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汇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汇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42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