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4242.4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5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吕正源;林荣琳;王硕汶;袁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门市湖***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 式触控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技术已成为当前最简便的人机交流的输入设备。鉴于触摸屏具有简便、反应速度快、节省空间、易于交流等许多优点,触摸面板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其不仅普遍应用于随身携带的电子装置,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广告资讯装置,工业控制,军事指挥,电子游戏,多媒体教学,房地产预售,以及公共信息的查询装置,如电信局、税务局、银行、电力等部门的业务查询等等。
现有的最常用的触控面板为电容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技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其具有操作简便,支持多点触控等诸多优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触控面板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是触控面板的精度,二是触控面板的厚度,高灵敏度的轻薄化的触控面板是业界的一致追求,尤其是轻薄化,其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的触控面板厂商之间相互竞争比拼的一大卖点。
通常,在现有触控面板大都采用氧化铟锡(ITO)作为导电电极材料,由于铟元素为一种稀土元素,在大自然的存储量比较小,其价格比较昂贵,氧化铟锡作为触控面板的导电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触控面板的制造成本,此外,ITO的电阻较高,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触摸灵敏度,如果要降低方阻,则需要将电极层变厚,这不仅会进一步提高制备成本,还会降低电极层的透光度,同时,增加厚度与现行轻薄化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相违背。又,ITO电极层的制作采用的是黄光工艺,黄光工艺制程复杂,设备成本高,故,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触控面板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要使触摸面板产业更加快速的发展,那么,我们确实急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方案能够解决ITO所存在的价格昂贵,电阻高,工艺复杂,抗损性能差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电阻、工艺简单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与一纳米银线电极层,纳米银线电极层设置在基板一表面上,所述纳米银线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电极串、第一导接线和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二电极串,第一电极串包括多个第一纳米银线导电单元,第二电极串包括多个第二纳米银线导电单元;基板上对应每个第二纳米银线导电单元区域内设置有贯通上下表面的穿孔,每个第二纳米银线导电单元对应两个穿孔;第一纳米银线导电单元通过第一导接线相连,第二纳米银线导电单元通过穿孔内的导电材料和桥接线相导通,所述桥接线设置于基板异于纳米银线电极层的一面。
优选地,所述纳米银线电极层包括基质及分布于所述基质中的多条纳米银线,所述多条纳米银线相互搭接形成导电网络,所述第一纳米银线导电单元和第二纳米银线导电单元的厚度为10nm-5μm,方阻为小于100ohm/sq,所述多条纳米银线中的每条纳米银线的线长介于20-50μm,线径小于500nm,长宽比大于400。
优选地,一条桥接线通过穿孔导通连接每条第二电极串上所有第二纳米银线导电单元。
优选地,至少一条桥接线通过穿孔导通连接第二电极串上相邻的第二纳米银线导电单元。
优选地,两条平行并列的桥接线通过穿孔导通连接第二电极串上相邻的第二纳米银线导电单元。
优选地,所述桥接线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相邻第二纳米银线导电单元内的两个穿孔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桥接线为直线、“V”形、“Z”形或“S”形。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一电极串的一端或两端连接,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二电极串的一端或两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串和/或第二电极串分别包括两条或多条平行排列的子电极串,该第一纳米银线电极串的两条或多条子电极串同一端电性连接,该第二纳米银线电极串的两条或多条子电极串同一端电性连接。
优选地,纳米银线电极层两侧更设置增粘层,平整层,光学匹配层之中的一层或多层,增粘层、平整层、光学匹配层之中的两或三层可设置在电极图案层的同侧或异侧,光学匹配层,增粘层和平整层三者之间位置可互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42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多功能加密设备
- 下一篇:新型带加热装置的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