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相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4350.1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8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武;王瑛;李忠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恒誉名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H02M7/5395;H02M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相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相逆变器,尤其是三相400V/50Hz交流电变换为三相380V/50Hz的三相逆变器。
背景技术
随着各行业自动化水平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对操作性能要求的提高,很多行业的用电设备并不都是使用由电网直接输送来的三相交流电作为电源,一般对电能的质量有要求的企业或者单位都会通过一些电能的转化设备对三相电作一些变换而得到各自所需要的电能。逆变技术是建立在电子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半导体器件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脉宽调制(PWM)技术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实用技术。逆变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是逆变技术发展的根本原因。逆变器的产生,使得直流电向交流电转换成为了可能。在国外各种类型的逆变器早已经作为相当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比如德国著名的电器公司西门子,它所设计和生产了许多具有市场化的逆变器。除此之外,像美国、日本等其他科技强国也已经实现了逆变器的产品化。而在我国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逆变器设计和制造的水平也逐年提高。
传统的逆变电源的控制系统为模拟或者模拟与数字结合的控制系统,在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但这种控制模式存在很多缺点:成本高、器件多、电路复杂、系统的监测和维修困难。同时,模拟器件的存在老化温漂问题,以及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会影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数字技术的日趋完善,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可编辑逻辑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技术的发展,使得逆变电源的全数字化控制得意实现。这种控制系统可以简化硬件电路,坚决器件的老化和温漂问题,抗干扰能力得到提升,系统的稳定性也得到提高。逆变器的控制方式由原来的矩形波控制发展到SPWM控制,使得逆变器的输出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快的动态响应性。采用数字化方法可以减小控制电路的复杂性、提高逆变器设计和制造的灵活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相逆变器。本实用新型的三相逆变器是针对三相380V/50Hz的负载,将供电母线中的三相400V/50Hz交流电变换为三相380V/50Hz,供负载直接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该系统由前级处理电路、三相逆变电路、输出滤波电路、工作电源、驱动和保护电路、控制器组成;所述的前级处理电路将三相400VAC经过整流逆变为三相380VAC的交流电,包括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和整流后的滤波电路;三相逆变电路实现直流电向交流电的转换;输出滤波电路将三相逆变电路的输出电压经过输出滤波后滤除其中含有的高次谐波,改变电源是输出电压的电压波形;工作电源向三相逆变器系统提供各部分的工作所需电压。
所述的控制器采用的芯片为TMS320F28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实用新型针对三相变压器,采用数字化控制的方法,减小了控制电路的复杂性,提高了应用的灵活性。
2、本设计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控制灵活、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控制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程序流程图。
图4为TPS70151电路原理图。
图5为为12V稳压电路原理图。
图6为5.5V稳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具体连接关系做更详细地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结构图;该系统由前级处理电路、三相逆变电路、输出滤波电路、工作电源、驱动和保护电路、控制器组成;所述的前级处理电路将三相400VAC经过整流逆变为三相380VAC的交流电,包括三相不可控整流电路和整流后的滤波电路;三相逆变电路实现直流电向交流电的转换;输出滤波电路将三相逆变电路的输出电压经过输出滤波后滤除其中含有的高次谐波,改变电源是输出电压的电压波形;工作电源向三相逆变器系统提供各部分的工作所需电压;所述的控制器采用的芯片为TMS320F2812。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恒誉名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恒誉名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43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片上系统测试验证平台
- 下一篇:一种转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