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涌水隧道掌子面止水墙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6842.4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2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全保;冉道平;赵书涛;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掌子面 止水 | ||
1. 涌水隧道掌子面止水墙,其特征是:在掌子面涌水点(1)虚渣外纵向和横向铺设隔水土工布(2),隔水土工布下缘(21)上码放有砂袋围堰(3),砂袋围堰(3)上有上翻至砂袋围堰上缘的隔水土工布(22),沿隔水土工布(2)布设排水钢管(4),砂袋围堰(3)所围成的空间填充过水碎石(5),排水钢管(4)的一端伸入过水碎石(5),排水钢管(4)安装有承压阀门(41)的一端伸出砂袋围堰外,在砂袋围堰(3)上浇筑有混凝土止水墙(7),,在过水碎石(5)上浇筑有顶盖混凝土(6),止水墙顶盖混凝土与混凝土止水墙浇筑为一整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涌水隧道掌子面止水墙,其特征是:所述砂袋围堰(3)和混凝土止水墙(7)各设置有纵横相交的两道,所形成的两道外围墙体连同过水碎石(5)和顶盖混凝土(6)将掌子面涌水点(1)围合为一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涌水隧道掌子面止水墙,其特征是:所述排水钢管(4)伸入过水碎石(5)下约30c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涌水隧道掌子面止水墙,其特征是:所述隔水土工布(2)靠近过水碎石(5)的一侧喷射有混凝土。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涌水隧道掌子面止水墙,其特征是:所述排水钢管(4)的承压阀门(41)的一端伸出砂袋围堰外约3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684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