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漏气燃气表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7273.5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7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伦力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6 | 分类号: | G08B21/16;G01F15/14;G01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气 燃气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漏气燃气表外壳。
背景技术
燃气表是用以累计流过管道内煤气体积总量的流量测量仪表。表内有两个计量箱,每个箱内装有用浸油薄羊皮或合成橡胶制成的、具有一定容积的皮囊。煤气流过时,皮囊伸缩,因而改变皮囊与计量箱之间的体积,同时改变滑阀位置,这样,一个循环排出两个计量箱体积的煤气,同时曲柄摆动一次,带动齿轮旋转,齿轮的转动带动计数器。计数器的读数即为排出煤气的体积量。
现有的燃气表在出现漏气时不会发出警报或对泄漏的煤气进行自动外排,这样如果出现燃气表漏气的现象就会对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亟需一种防漏气燃气表外壳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漏气燃气表外壳,该防漏气燃气表外壳可以在燃气表出现漏气时自动报警。
为达到上述要求,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漏气燃气表外壳包括用于装置燃气表的密封外壳、进气管及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设置于密封外壳两侧,并与所述密封外壳密封连接,密封外壳底部设置有总控制器、抽气装置、报警喇叭、气压监控装置,密封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警报信号发生器,总控制器与警报信号发生器、抽气装置、报警喇叭及气压监控装置均为电路连接,抽气装置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用来抽取泄漏煤气的通气孔,抽气装置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来排出泄漏煤气的紧急排气管,密封外壳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读数窗口,总控制器、报警喇叭及气压监控装置均密封在密封外壳内。
该防漏气燃气表外壳通过设置警报信号发生器、总控制器、抽气装置、报警喇叭及气压监控装置,实现了当燃气表出现漏气时,密封外壳内的气压会发生变化,气压监控装置会发送信号给总控制器,总控制器会控制抽气装置将泄漏的煤气抽出并从紧急排气管排除,并通过报警喇叭发出警报,同时通过警报信号发生器进行远程报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防漏气燃气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气管;2、密封外壳;3、出气管;4、警报信号发生器;5、总控制器;6、抽气装置;7、报警喇叭;8、气压监控装置;9、通气孔;10、紧急排气管;11;读数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为简单起见,以下描述中省略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某些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漏气燃气表外壳,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装置燃气表的密封外壳2、进气管1及出气管3;进气管1和出气管3分别设置于密封外壳2两侧,并与所述密封外壳2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外壳2底部设置有总控制器5、抽气装置6、报警喇叭7、气压监控装置8,密封外壳2的侧壁上设置有警报信号发生器4,总控制器5与警报信号发生器4、抽气装置6、报警喇叭7及气压监控装置8均为电路连接,抽气装置6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用来抽取泄漏煤气的通气孔9,抽气装置6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来排出泄漏煤气的紧急排气管10,密封外壳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读数窗口11,总控制器5、报警喇叭7及气压监控装置8均密封在密封外壳2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防漏气燃气表外壳的读数窗口11长为15cm,宽为4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伦力表具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伦力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72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氨酯混合发泡剂
- 下一篇:一种耐老化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