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客车动力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0014.8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9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徐洋;汪先锋;游海涵;陈青生;邬景军;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B60K11/0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客车 动力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动力冷却系统,具体讲是一种电动客车动力冷却系统,属于客车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客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全部使用电能驱动行驶的客车,其工作噪音小,行驶稳定性高,并且实现零排放。电动客车是国家863计划提出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作为我国汽车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其实现交通能源结构的多元化,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减轻汽车排放污染,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现有电动客车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等,其工作过程中发热量大,容易导致电动客车动力性能下降,缩短动力系统乃至整车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热量过高容易引发自燃等一系列安全事件,直接关系到电动客车使用和乘客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冷却效率高以保证正常运行的电动客车动力冷却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客车动力冷却系统,包括冷媒装置、电子泵、冷却管和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内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通道,所述冷媒装置通过冷却管经电子泵连接动力装置的通道进口,动力装置的通道出口通过冷却管连接冷媒装置,以形成循环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媒装置包括相互固连的散热风扇与冷却液箱,散热风扇对冷却液箱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控制器和电机总成,所述电机控制器和电机总成内均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通道;所述电机控制器的通道进口通过冷却管连接电子泵,电机控制器的通道出口通过冷却管连接电机总成的通道进口,电机总成的通道出口通过冷却管连接冷媒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机总成与冷媒装置之间的冷却管连接可拆卸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在电机控制器和电机总成内设置冷却液通道,并通过散热风扇、冷却液箱与电子泵配合使用冷却液循环流经电机控制器和电机总成,可以对电机控制器和电机总成进行实时冷却,使电机控制器和电机总成的在正常温度工作,保证了电动客车的稳定运行,延长了电动客车的使用寿命;(2)、有效地避免电机控制器和电机总成在长期高温运行下可能引发的自燃等安全事件,提升了电动客车的安全系数;(3)、在电机总成与冷媒装置之间的冷却管连接可拆卸过滤器,可以对冷却液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冷却液箱堵塞,影响散热;(4)、本实用新型电动客车动力冷却系统的加入,可以使电机总成的体积设计的更小、重量更轻、能量密度更大,从而使整车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客车动力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动客车动力冷却系统包括水箱1、散热风扇2、电子泵3、电机控制器5、电机总成6和可拆卸过滤器7,上述部件均通过橡胶绝缘软垫安装在客车支架上。电机控制器5、电机总成6的内部分别设有与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通道,在冷却液流通过程中可及时吸收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使其在正常的温度工作;其通道的长度可根据电机控制器5和电机总成6型号进行调整,通过增加通道的长度扩大其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散热风扇2与水箱1正面通过螺钉相互固定连接,并水箱1的背面连接专用散热管路,散热管路延伸至客车支架外,从而使冷却液箱1散发冷却的热量直接排到客车车体外,避免对机架内各种设备的影响。电子泵3进口通过冷却管4连接水箱1的底部,电子泵3的出口通过冷却管4连接电机控制器5上的通道进口,电子泵3的转速可调;电机控制器5上的通道的出口通过冷却管4连接电机总成6通道的进口,电机总成6通道的出口通过冷却管4连接可拆卸过滤器7的一端,可拆卸过滤器7的另一端通过冷却管4连接水箱1的上部,可拆卸过滤器7可以定期更换或清洗内部的滤网。
本实施例中,采用水作为冷却液,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其他冷却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00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