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潜孔冲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0095.1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0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龚康强;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五环钻机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06 | 分类号: | E21B4/0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击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潜孔冲击器。
背景技术
无阀潜孔冲击器是一种典型的气动冲击设备,它是潜孔钻机的钻具,是钻机实
施钻孔的工作机构。这种设备主要用于钻凿直径65—305mm,孔深60m凿岩爆破孔。潜孔钻机的钻孔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冲击器的性能。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潜孔冲击器是一种以国英格索兰公司为代表的DHD系列无阀双缸结构潜孔冲击器。其特点为活塞运动时大端冲击钻头,活塞小端和内缸相互作用进行配气和导向。这种无阀潜孔冲击器有以下一些弊端:
1、病阀座与后接头之间装有橡胶圈,在冲击器工作时自身就能吸收一定的能量,更突出的是在冲击器工作一段时间后橡胶的老化变形,将会产生蹿动而严重的影响各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并缩短了冲击器的工作寿命。
2、内缸为薄壁结构的零件加工复杂,制作成本高;因其为易损件所以是影响冲击器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的关键点之一。
3、外套管内壁挖有多个环形槽,减少了外套管的耐磨性。
4、有较多的进排气路,因而造成较大的气压损失。
5、活塞上开有较多配气孔道,气道转折且路程长,气体压力损失大,使其对热处理反应敏感,应力集中,工作时常因工艺和结构上的原因早期破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冲击器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故障率低,在气压5—30公斤/厘米2的范围内高效、稳定、低能耗、可靠的运行的潜孔冲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潜孔冲击器,包括冲击器主体,在冲击器主体后部设有后接头,前部设有前接头,后接头内开设有中空孔道,钻头与前接头连接,钻头内开设有钻头中心孔,钻头中心孔与钻头的端面斜孔连通,在冲击器主体内的中空孔道出口处设有逆止阀,冲击器主体内的配气杆和逆止阀阀座为一体式结构的,除了将压缩空气引入缸体外,还同缸体、活塞一起实现活塞运动的配气动作;活塞安装在内缸内,在内缸和外套管内运动,内缸内设有内缸环形气腔;活塞前部通过导向套导向,活塞前端与钻头相配合,活塞内的中心气孔与钻头中心孔相通;活塞中部设有多个过气槽,在相对的两过气槽之间设有一环形气腔。
所述的活塞上设有的多个过气槽为长形贯通式过气槽。
后接头大头端与逆止阀之间设有孔端隙缝,孔端隙缝、配气杆侧通道、内缸外壁与外套管内壁形成的环形通道、两活塞过气槽以及汽缸前气室和后气室构成冲击器的气流通道。
导向套导通过安装在外套管内壁上的挡圈定位。
活塞的最大外径与总长之比值小于3.5。
卡环为阶梯式卡环,其内部设有内台阶,外部设有外台阶,卡环的小端外圆与前接头内环形腔相配合定位,大头端面与导向套端面贴合。
配气杆与活塞孔相配合部位设有多个阻尼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潜孔冲击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创新的活塞结构;
活塞最大外径与总长之比值小于3.5的设计,经实践验证此种设计活塞更有利于交变应力波的快速传递,使得冲击器有着更高的输出功率。
2、配气杆、内缸、后接头装配设计合理:
一方面,内缸外圆设有定位锥面与外套管相配合,配气杆中部设有支撑台阶装在内缸一端的台阶孔里的,另一面,后接头大端面随着螺纹的旋进直接压配气杆的大端面上促使三部件构成刚性连接,从而避免了配气杆工作时的蹿动,然而能长久的保持高精度的配合,保证了工作效率。
配气杆和逆止阀座合为一体,结构简单、可实现定位、减振、进气的功能。工作时稳定可靠。配气杆与活塞孔配合部位设有多个阻尼槽(见A部),能有效的减少高压气体的泄露。
3、创新卡环与前接头装配结构,卡环采用阶梯式设计(见图2),小端外圆与前接头内环形腔相配合定位(见C部),大头端面与导向套端面贴合,使得冲击器装卸更为方便,此种将卡环部分沉入前接头式设计相对传统设计结构更为紧凑合理,卡环沉入前接头式设计使得潜孔钻头总长和质量有了最大程度的缩小,导致了与之匹配的冲击活塞结构产生重大创新即:从“细长”型活塞向“短粗”型活塞的转变,使得成套设备有着高输出功率,同时也降低了产品成本。
4、无尾管参与配气动作故障率低:本冲击器配用无尾管钻头,冲击器采用导向套配合活塞完成配气,工作过程中无钻头尾管参与,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五环钻机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宜昌市五环钻机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00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震装置、钻杆和旋挖钻机
- 下一篇:一种卷帘门用包箱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