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体雕刻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1376.9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5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远东 |
主分类号: | B44B11/00 | 分类号: | B44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雕刻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字行业无边字面板板材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雕刻机的立体雕刻刀。
背景技术
立体发光字是商家用作广告宣传的常见形式,其具有外表美观高档、成本较低的优势,所以成为近年来商家作广告宣传的首选。立体发光字由字边和与字边紧密粘合的字板组成,字板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板材由雕刻机雕刻而成。立体发光字的造型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字边有折边,字边围好后将字板放入到字边内部,因为字边的折边显露于外部,其造型美观度差;另一种是无边字,字边无折边,字板轮廓与字边要完全吻合,两者粘合后正面不会显露字边,无边字大大提高了美观度和可观赏性,是目前较好的一种立体发光字。但是无边字的字边无折边,使得字板边缘仅仅与字边的棱部粘合,粘合面积小,强度差,对制作精度要求很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办法是将字板的边缘制作成双层台阶样,其双层台阶样的边缘与字板的棱部和内侧部同时粘合,粘合面积大,强度高,但是将字板的边缘制作成双层台阶样需要雕刻机进行两次雕刻,一次沿字板的边缘雕刻出较浅的槽,第二次沿浅槽边缘将字板刻下。这种方式工序繁琐,造型误差大,成品美观度和观赏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一次作业就切削出双层台阶样边缘的立体雕刻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
立体雕刻刀,包括圆柱体形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为刀柄,另一端为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柱体直径小于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直径等于或小于本体,所述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和刀柄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侧面具有连续的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本体长轴之间的夹角为0°至25°,所述第一柱体的端部具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交且两者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分别与第一平面的形成的棱即为切削刃,切削下的材料碎屑由第一平面与本体外缘形成的空隙排出。本专利在使用时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同时切入板材,两者的切削刃对板材上下两个面同时切削加工,第一柱体将板材切断,第二柱体将板材加工出一个更小的内收的边缘。本产品能够一次性加工出双层台阶样的边缘,从而减少了一道工序,而且双层边缘的精度更高,一致性极好,能够避免两次加工造成的双层边缘不对齐的问题,基本消除加工造成的残品。第一平面与本体长轴之间具有适度的夹角可以提高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厚度,提高产品的寿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柱体尖端还具有第三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分别与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相交,所述第三平面与第一平面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三平面与第二平面间的夹角为钝角。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平面延伸至刀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平面位于本体长轴远离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一侧。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平面位于本体长轴上。当第一平面位于本体长轴上时,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大体形状为由轴心平分的半圆柱体;当第一平面位于本体长轴远离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一侧时,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大体形状为略偏离轴心去掉小半部分的半圆柱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雕刻刀,能够对板材上下两个面同时切削加工,一次性加工出双层台阶样的边缘,从而减少了一道工序,而且双层边缘的精度更高,一致性极好,能够避免两次加工造成的双层边缘不对齐的问题,基本消除加工造成的残品。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雕刻刀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雕刻刀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雕刻刀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体雕刻刀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立体雕刻刀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立体雕刻刀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远东,未经李远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13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