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泵驱动预冷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4092.5 | 申请日: | 2014-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3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孙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广军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4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朱芳雄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预冷 溶液 新风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冷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背景技术
由于在可利用低品位能源、节约能源消耗、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溶液式除湿空调系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可以使用低温热源(60—90oC)驱动,节约了大量空调电能消耗;基于热源除湿的空调系统,可以使显热处理的效率提高30%,从而显著减低空气处理的能源消耗;溶液还具有很强的蓄能特性,单位体积溶液的蓄能能力是冰蓄冷的3倍,这使得空调系统对负荷变化的调节能力显著增加,使用盐溶液作为工质,避免使用CFCs和HCFCs等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工质,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由于不必使用会产生凝结水的盘管,因此也就不会产生霉菌等有害物质,而且通过溶液的喷洒可以除去空气中的尘埃、细菌、霉菌及其它有害物,从而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总之,溶液式空调处理方式对提高空调系统运行性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均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采用的是温湿混控结构,且由于盐溶液对普通换热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普通换热器无法承担盐溶液的长时间腐蚀,而耐腐蚀的换热器又有共同特点,就是换热效率降低,因此无法同时完成节能和防腐两个要求;溶液除湿机组溶液浓度决定着机组的除湿效果,而溶液再生决定溶液浓度,现有再生方法是利用冷凝器将再生溶液和冷媒换热,利用溶液把冷媒中的冷凝热带走,利用冷媒温度把溶液加热,使溶液中的水分加热蒸发,再利用溶液泵将溶液输送到再生模块内,换热后的溶液再同回风或新风换热,让回风或新风将溶液中的水分带走达到溶液再生的目的,事实是回风和新风的温度远低于再生溶液温度,在回风或新风对再生溶液换热的时候只能降低溶液温度,再生溶液遇到低温的回风或新风时溶液温度会迅速降低,溶液里的水分也会迅速凝结,而这一过程都发生在再生模块单元内,因此不能把再生溶液中的水分有效的带走,影响了溶液再生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机组的除湿效果;相对送风,新风温度较高,要想把新风降温除湿达到送风状态,压缩机要做大量的工,要消耗大量电能耗,无法起到节能的效果,不可逆损失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新风机组无法同时完成节能和防腐两个要求,其除湿效果和节能效果都不理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泵驱动预冷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包括:溶液循环系统:包括调湿模块和再生模块,调湿模块和再生模块连接构成级间溶液循环回路;所述调湿模块用于去除或者添加新风中的水分,包括调湿喷淋装置、调湿溶液槽和设置在两者之间的调湿缓流架,调湿溶液槽通过调湿溶液管道连通调湿喷淋装置,调湿喷淋装置的喷淋口对准调湿缓流架喷淋;所述再生模块用于去除溶液中的水分,包括再生喷淋装置、再生溶液槽和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再生缓流架,再生溶液槽通过再生溶液管道连通再生喷淋装置,再生喷淋装置的喷淋口对准再生缓流架喷淋;热泵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预热盘管、膨胀阀、蒸发器和预冷盘管;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冷凝器的制冷工质进口,冷凝器的制冷工质出口连接预热盘管的进口,预热盘管的出口通过膨胀阀连接蒸发器的制冷工质进口,蒸发器的制冷工质出口连接预冷盘管的进口,预冷盘管的出口连接压缩机的进口构成整个循环回路,热泵循环回路中灌装制冷工质;前述冷凝器设置在前述的再生溶液管道上,冷凝器的换热端进口连通再生溶液管道,并通过一溶液循环泵连接前述再生溶液槽,冷凝器的换热端出口连通再生溶液管道,并连通再生喷淋装置,构成溶液加热回路;前述蒸发器设置在前述的调湿溶液管道上,蒸发器的换热端进口连通调湿溶液管道,并通过一溶液循环泵连接前述调湿溶液槽,蒸发器的换热端出口连通调湿溶液管道,并连通调湿喷淋装置,构成溶液冷却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广军,未经孙广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40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