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式锅炉炉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6467.1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4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孙正;朱丽萍;陈小琴;曹芦卫;花志田;于东升;姜浩;董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正阳锅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22 | 分类号: | F22B37/22;F24H9/00 |
代理公司: | 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 32250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224244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锅炉炉胆,它是一种U型水圈与内胆筒一体成型的锅炉炉胆,属于锅炉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锅炉生产技术中,U型水圈、内胆筒和外胆筒是独立分开的三个部分,U型水圈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内胆筒和外胆筒固定连接。
U型水圈的制作过程为:
(1)板材下料,
(2)冲压成型,
(3)精加工成型,
(4)与内胆筒焊接组装,
(5)X光无损检测。
锅炉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业容器,对安全技术等级要求非常严格。由于内胆筒与U型水圈组装焊接,所以无法在锅炉设计的过程中计算强度,所以U型水圈的选材厚度要大于内胆筒的选材厚度,U型水圈的选材成本高。
内胆筒与U型水圈的焊接头需要进行X光无损检测,确保焊接头的质量,不仅增加检测成本,而且延长生产周期,增加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锅炉炉胆,本锅炉炉胆的U型水圈与内胆筒是同一块内胆筒材料制作成,节省制作工序,锅炉的设计符合《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一种立式锅炉炉胆,包括内胆筒和外胆筒,所述的内胆筒和外胆筒的底端之间通过U型水圈密封连接,所述的U型水圈与内胆筒厚度一致,U型水圈与内胆筒为连贯的整体。
所述的U型水圈是内胆筒板材弯曲形成的U型水圈。
所述的U型水圈和内胆筒为同一块内胆筒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的外胆筒与U型水圈焊接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U型水圈与内胆筒为内胆筒板材通过专用的机床加工一次成型,U型水圈与内胆筒之间不存在任何拼接缝,无需焊接点检测,节省了加工程序,提高了立式锅炉炉胆的制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立式锅炉炉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截面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1—内胆筒,2—外胆筒,3—U型水圈,4—介质,5—换热管,6—焊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是传统的立式锅炉炉胆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传统的立式锅炉炉胆的U型水圈3的两端分别与内胆筒1和外胆筒2焊接固定连接。焊接固定连接增加焊接工序,增加焊接成本和人工操作成本;焊接头6需要检测,增加焊接头6检测成本,延长生产时间。
U型水圈3的厚度要大于内胆筒1的厚度。U型水圈3的板材成本投入大;需要单独的设备给U型水圈3的板材冲压成型,生产设备投入大,需要单独的冲压成型操作,制造工序多,生产时间长。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本实用新型,U型水圈3和内胆筒1是连贯的一体结构。U型水圈3和内胆筒1的制作过程为:(1)下料选材,(2)机械一次成型。工序简单,制作周期短,无需焊接,以及对焊接头6的检测,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且根据减薄系数原理,U型水圈3和内胆筒1的厚度一致,能够满足立式锅炉炉胆的安全等级,承受传统工艺制作的立式锅炉炉胆的压力系数。
U型水圈3和外胆筒2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
图3是图2的A-A向截面视图,由图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为密封的圆环腔体结构。使用时,在内胆筒1和外胆筒2形成的圆环腔体中装入介质4,介质可选用水,内胆筒1围绕形成的空间中设置有若干根换热管5,换热管5与内胆筒1和外胆筒2形成的圆环腔体中的介质4进行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正阳锅炉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正阳锅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64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热器装置
- 下一篇: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