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口拔火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6843.7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0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雷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H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700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拔火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拔火罐,尤其是一种双口拔火罐。
背景技术
拔火罐是常用的中医治疗用具,其使用方便、适应性广,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对于目前常用的拔火罐技术均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如果用传统的酒精、纸等易燃品来加热,在加热后需要专业的手法迅速的找准需要拔罐的位置,但是在实际中往往很难找准位置,这样就极大的降低了治疗的效果,而且稍不注意还容易烫伤皮肤;2、如果采用抽空的方式,虽然解决了手法和烫伤的问题,但是抽空只是简单的产生负压,在罐体内热力,对风湿等病症的作用不明显,除湿、温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效果不理想;3在拔罐结束后,由于皮肤已经被罐体牢牢吸住,所以在在取罐时不但很困难,而且还容易伤害到皮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口拔火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口拔火罐,包括罐体,其中所述罐体上分别设有上下两个开口,在所述罐体内设有“十”字形支架,在所述支架中间设有托槽,在所述托槽内设有托盘,在所述托盘边缘设有拉杆,在所述上开口处设有瓶盖,在所述瓶盖内设有密封圈,在所述瓶盖上分别设有进气孔和孔塞。
在所述托槽外侧设有能与所述支架前端配合的滑槽。
所述孔塞呈“T”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可以先将火罐口对准需要拔罐的位置后再点火,这样不但可以精确的找到拔罐的位置,而且还可以避免匆忙而伤害到皮肤的情况;2、罐体内的热力不仅对治疗风湿等病症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对温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也有着很好的效果;3在取罐时,不需要强行的将罐体和皮肤分离,可以通过气孔慢慢的平衡罐体内的气压,然后再将罐体取下,这样不仅简单方便,而且还不会伤害到皮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双口拔火罐,包括罐体2,其中所述罐体2上分别设有上开口5和下开口1,在所述罐体2内设有“十”字形支架3,在所述支架3上可以放置一些有助于治疗的药袋,在所述支架3中间设有托槽4,在所述托槽4内设有托盘13,所述托盘13用于放置蜡烛11,在所述托盘13边缘设有拉杆10,在所述上开口5处设有瓶盖6,在所述瓶盖6内设有密封圈9,在所述瓶盖6上分别设有进气孔8和孔塞7。
在所述托槽4外侧设有能与所述支架3前端配合的滑槽12,目的是为了在清洗时方便将托槽4取出。
所述孔塞7呈“T”形结构,可以防止孔塞7被吸进罐体2内。
其工作原理是:在拔罐前先将罐体2的下开口1对准需要拔罐的位置,在确定好位置以后再将托盘13内的蜡烛11点燃,然后将托盘13放进托槽4内,接着将瓶盖6盖在上开口5处,设置在瓶盖6内的密封圈9可以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保证罐体2内不会与外界有气体流通,这样蜡烛11的燃烧消耗了罐体2内的氧气产生负压,而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恰好可以提供拔罐所需的热力,在拔罐结束后把瓶盖6上的孔塞7取走,这样外界的空气就会通过进气孔8进入到罐体2内,以此来平衡罐体2内外的气压,在气压平衡后就可以轻松的将罐体2取下,在用完以后进行清洗时,握住拉杆10将托盘13提出后,再用镊子将托槽4夹出即可简单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雷,未经王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68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熨烫拉杆箱
- 下一篇:一种可刷卡的多功能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