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油机的进气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7473.9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3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耿成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星海事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F1/4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姚姣阳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油机 进气道 | ||
技术领域
汽油机的进气道的进气流量系数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很大,尽量提高气道流量系数对发动机非常重要。本专利涉及一种新型汽油机进气道设计结构、方法,对提高气道流量系数切实有效。
背景技术
汽油机的进气道的进气流量系数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很大,一般汽油机的进气道为直筒式的进气道而该种进气道的进入口至出口的内径都相等布置,只能形成一稳定的气流量,对目前追求高效率的汽油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也不符合目前的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汽油机的进气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油机的进气道,所述进气道由第一气道段、第二气道段及第三气道段组成,在气缸盖内铸造形成的进气通道;所述第一气道段布置呈圆滑过渡的L型气道段,所述第一气道段的进气口至出气口的气道段截面呈逐步收缩布置,所述第一气道段的出气口通过第二气道段与第三气道段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气道段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匹配于第一气道段的出气口和第三气道段的进气口,所述第三气道段的进气口与两段相互独立且对称的出气口气道段相连通,呈Y型气道段布置,第三气道段的进气口至出气口的气道段截面呈逐步增大布置,所述第一气道段的进气口的截面大于第三气道段的出气口的截面,所述第一气道段的进气口与第三气道段的出气口相对偏移。
进一步地,上述的汽油机的进气道,所述第二气道段的长度在5-10mm。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汽油机的进气道,所述第一气道段的进气口为喇叭扩口布置。
再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汽油机的进气道,所述第一气道段的长度为进气道的1/2-2/3的长度。
再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汽油机的进气道,所述第一气道段的进气口与第三气道段的出气口相对偏移的长度为L型的第一气道段的竖直长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的逐步收缩的第一气道段连通于逐步增大的第三气道段且第一气道段呈圆滑过渡的L型气道段,使通过第一气道段的气流形成回转方向的径向涡流动量,通过第一气道段到第三气道段的收缩至增加提高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同时还能与其他气流合理组织气体运动,有益于发动机性能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气流运动原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汽油机的进气道,所述进气道由第一气道段1、第二气道段2及第三气道段3组成,在气缸盖内铸造形成的进气通道;所述第一气道段1布置呈圆滑过渡的L型气道段,所述第一气道段1的进气口至出气口的气道段截面呈逐步收缩布置,所述第一气道段1的出气口通过第二气道段2与第三气道段3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气道段2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匹配于第一气道段1的出气口和第三气道段3的进气口,所述第二气道段2的长度在5-10mm,所述第三气道段3的进气口与两段相互独立且对称的出气口气道段相连通,呈Y型气道段布置,第三气道段3的进气口至出气口的气道段截面呈逐步增大布置,所述第一气道段1的进气口的截面大于第三气道段3的出气口的截面,所述第一气道段1的进气口与第三气道段3的出气口相对偏移,偏移的长度为L型的第一气道段1的竖直长度,逐步收缩的第一气道段1连通于逐步增大的第三气道段3,第一气道段1呈圆滑过渡的L型气道段,通过第一气道段1的气流形成回转方向的径向涡流动量,然在在通过第三气道段3的两个出气口形成两股径向涡流动量释放与汽缸内腔中。
所述第一气道段1的长度为进气道的1/2-2/3的长度,在进气时能保证气流能形成回转方向的径向涡流。
如图2所示,该进气道结构适用于多气门蓬顶式燃烧室结构布局气缸盖,在尤其配合使用侧方倾斜挤流燃烧室结构,进气道在该气缸内腔中注塑成型。同时配合使用第一气道段1的进气口采用喇叭扩口形式,能减小进气的进口阻力;第三气道段3的出气口部位需采用道具修正加工,降低气体流动阻力;气门导段采用气门导段凸台31方式,避免采用凹坑形式,以便于加大有效截面积,减少无效回流区域。
气流组织原理如下,
流量系数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星海事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水星海事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74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共轨泵进油比例电磁阀
- 下一篇:柴油车水电一体化加热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