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卡式蓝莓种植固定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8067.4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4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顾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金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12 | 分类号: | A01G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75000 云南省楚雄彝族***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卡式 蓝莓 种植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莓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双层卡式蓝莓种植固定带。
背景技术
通常蓝莓树体矮小,高在30~50cm范围,它是低灌木,矮脚野生,颗粒小,但花青素的含量很高;人工培育的蓝莓能成长至240公分高,果实较大,水分较多,花青素含量相对偏低。在蓝莓培育阶段可以采用根蘖繁殖、根条繁殖、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蓝莓树体高度在蓝莓的成长过程中对于其适应环境温度的能力有直接影响,一般高丛蓝莓其树体2米左右,可抵抗-25--30℃之间的温度变化;半高丛蓝莓,树体1.0-1.2米,可抵抗-35--38℃之间的温度变化;矮丛蓝莓,树体0.5米,可抵抗-40℃以上的低温。由于蓝莓的树体高度与适应环境问题能力之间的关系,使得在我国东南沿海种植蓝莓时都会选择树体2米左右的蓝莓。树体高,挂果后树体受果实重力影响倾斜,这对于蓝莓的正常生长有极坏的影响,所以蓝莓在栽培后需要用木桩或者钢架来固定树体位置和姿态,以便加固树体。现有技术中木桩以及钢架与树木之间的连接都采用钢丝缠绕的方式,由于钢丝缠绕时紧紧扣在树体表面,力度非常大,所以钢丝极易划伤树皮,一旦钢丝扣入树皮的形成层就对树木造成永久性损害,甚至造成蓝莓死亡,而且过于集中地束缚力也对蓝莓树的营养输送有很大的影响,阻碍蓝莓的生长和成熟,不利于蓝莓产量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卡式蓝莓种植固定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双层卡式蓝莓种植固定带,包括由硅胶底带和铝板复合而成的带体,在硅胶底带的侧边上方设有与硅胶底带一体成形的内凹包边,内凹包边将铝板的两侧端包覆在内,铝板的中部内凹形成一圆弧凹槽;在所述带体上端顶部设有下卡扣,在带体下端底部设有上卡扣,上卡扣与下卡扣均通过螺钉与带体固定连接;所述上卡扣的下端卡接部分延伸出带体的最下端,在上卡扣的上端固定连接一设有中心圆孔的固定块,在固定块的中心圆孔处贯穿一铁丝,铁丝的一端设有圆球形卡接头,该卡接头与固定块的中心孔固定配合,形成固定端,铁丝的自由端置于圆弧凹槽内并延伸出带体,与设置在外部的固定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铝板的宽度小于硅胶底带的宽度。
进一步的,在上卡扣与下卡扣固定位置相对应位置的带体左右两侧均设有硅胶凸边,该硅胶吐边呈矩形并与所述的硅胶底带一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卡扣与下卡扣均位于所述圆弧凹槽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为矩形或椭圆形。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包裹在蓝莓树树干上并扣住,将铁丝的自由端与木桩或者钢架连接,通过带体的缓冲作用避免了铁丝直接与树干接触,避免树干的直接性损伤,同时本实用新型双层结构的带体也能将铁丝的拉紧力分散,避免拉紧力过于集中,对树干造成缓慢性的内损伤,影响树干的营养输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卡式蓝莓种植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卡式蓝莓种植固定带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卡式蓝莓种植固定带中上卡扣与下卡扣配合连接的示意图。
图中:1-硅胶凸边,2-铁丝,3-下卡扣,4-螺钉,5-圆弧凹槽,6-,7-铝板,8-上卡扣,9-固定块,10-卡接头,11-内凹包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金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金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8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