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强型爬模埋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8505.7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2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郑群;范庭桢;邢建兵;吴迪;于戈;乔传颉;罗京龙;高扬;冯青彦;冯延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28 | 分类号: | E04G11/28;E04G1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唐晓丽 |
地址: | 10010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型爬模埋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爬模的增强型埋件。
背景技术
核心筒墙体的设计强度是随楼层高度是逐渐降低的,例如一栋高层核心筒墙体,第19层~第27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第28层~第34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第35层~第45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按照现有的爬模体系设计要求,爬模爬升时核心筒墙体混凝土强度必须不低于20Mpa才能满足爬模受力安全。核心筒墙体一般以5~6天/层的施工速度进行施工,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2~3天后爬模开始爬升,所以核心筒墙体的混凝土养护期约为2~3天左右。
当进入冬施之后,核心筒墙体强度增长缓慢,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2~3天后,强度依然无法满足爬模爬升需要。为保证核心筒以5~6天/层的施工速度正常施工,需要对重型爬模埋件系统进行增强,使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15Mpa时即可满足爬模爬升需要,防止工期滞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型爬模埋件,解决爬模爬升时由于核心筒墙体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核心筒施工的工期滞后,浪费人力财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强型爬模埋件,埋设在墙体内、与模板连接,包括预埋座、高强螺杆、爬锥和承载螺栓,所述预埋座的根部、底板和椎体的相接处连接有增强板,所述高强螺杆的两端外螺纹分别与预埋座和爬锥的内螺纹连接,所述爬锥的外端与墙体表面平齐,所述承载螺栓穿过模板上的螺栓孔与爬锥紧固连接,所述承载螺栓与模板之间垫有垫片。
所述增强板上开有穿过预埋座的椎体的连接孔,并与底板点焊连接。
所述增强板为矩形,底边不大于150mm,侧边不大于150mm。
所述增强板是厚度不小于6mm的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爬模埋件基础上增设了增强板,由于增大了预埋座的埋入面积,加大了核心筒墙体混凝土对埋件的握裹力和埋件的抗拔力,降低核心筒墙体混凝土满足爬模爬升需要的强度值,即达到15Mpa时即可满足爬模爬升需要,加快工期,节省人力财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增强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增强板的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预埋座、1.1-底板、1.2-椎体、2-高强螺杆、3-爬锥、4-承载螺栓、5-增强板、5.1-连接孔、6-墙体、7-模板、8-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4所示,一种增强型爬模埋件,埋设在墙体6内、与模板7连接,包括预埋座1、高强螺杆2、爬锥3和承载螺栓4,所述预埋座1的根部、底板1.1和椎体1.2的相接处连接有增强板5,所述高强螺杆2的两端外螺纹分别与预埋座1和爬锥3的内螺纹连接,所述爬锥3的外端与墙体6表面平齐,所述承载螺栓4穿过模板7上的螺栓孔与爬锥3紧固连接,所述承载螺栓4与模板7之间垫有垫片8。
所述增强板5上开有穿过预埋座1的椎体1.2的连接孔5.1,方便组装时椎体1.2穿过,孔的大小与椎体1.2的外径相适应,增强板5与底板1.1点焊连接。所述增强板5为矩形,为了防止增强板无法与墙体钢筋之间的空隙相适应,所述底边不大于150mm,侧边不大于150mm。所述增强板5是厚度不小于6mm的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85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档位转换开关安装构件
- 下一篇:悬挑承力架可再用的前缘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