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低风噪的车辆侧窗窗框附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8753.1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9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谷正气;张勇;刘龙贵;魏洪桢;尹小放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J1/20 | 分类号: | B60J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洲***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车辆 窗框 附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风振噪声的车辆侧窗窗框附加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车内通风、换气、除雾等需要,车辆行驶中,人们习惯于打开车窗,进而产生了风振噪声。它是指行驶中开启车窗后,车外气流的压力脉动与车内空腔的空气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高强度、低频率噪声,长时间持续的风振噪声会使车内乘员产生极为强烈的耳鸣、发晕乃至加速疲劳,直接影响汽车驾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以汽车风振噪声为例,IQS(Initial Quality Study)在2000年至2004年对汽车各部位气动噪声的调查报告,消费者对气动噪声的抱怨当中,24%来自风振噪声。本实用新型,即是为了降低这种噪声。
专利对比文献(201110445605.8),发明了一种汽车天窗扰流器,降低了天窗开启后的风振噪声。然而侧窗与天窗结构不同,且从风振噪声产生机理可见,其产生受车身结构影响很大,与流场有关,结构不同,流场不同,因而产生的风振噪声也不同。因此,本申请人所述的一种汽车降噪侧窗窗框与该对比专利有本质的差别。
专利对比文献(201320875874.2),发明了一种新型轿车前侧窗雨挡,该雨挡具有降低风振噪声的作用,但其结构和安装方式仍是以雨挡为基本形式,与本申请人所述的侧窗窗框附加装置的结构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他对比专利:200520016992.3、96232693.3、200920189951.2等是从逃生、安全、通风舒适性等角度进行的设计,并非用于降低风振噪声。
通过对比文献,目前从车辆车框结构上抑制风振噪声的专利尚没有,对此,本申请人开发设计了一种抑制风振噪声的车辆侧窗窗框附加装置,以克服以上不足。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技术背景,申请人首先对高速行驶的汽车在侧窗开启状态下,风振噪声的产生机理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声学的仿真分析。结果发现:当气流流经侧窗口时,在侧窗前缘位置存在不稳定的剪切层,导致涡漩在此逐渐生长并发生脱落,脱落后的涡旋逐渐向侧窗后缘运动;当涡漩撞击在后缘时,涡漩破裂,压力波侵入车厢内部,导致车内压力升高。与此同时,压力反馈至侧窗前缘,涡漩重新生成;最后,压力脉动传播到达的车厢开口的位置处,再次诱发涡漩的脱落。正是这种压力脉动引发的漩涡脱落造成了风振噪声。同时发现,噪声大小不仅与开口处湍流涡的形成、发展有密切关系,同时与涡在开口后缘的破碎后大小、结构也存在密切关系。
对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汽车降噪侧窗窗框附加装置,主要用于降低侧窗开启后产生的风振噪声。
所述的一种降低风噪的车辆侧窗窗框附加装置,在汽车1的两个前侧窗窗框后缘、沿汽车侧窗内壁玻璃面向乘员舱方向,并紧贴与B柱内饰上安装本申请提出的整体为一组侧面为V型的脊状连续曲面。
一组侧面为V型的脊状连续曲面物体安装于所述的V型的脊状连续曲面具有长度S和宽度L特征要求;
所述的V型脊状连续曲面的V型沟槽有宽度W、高度h和尖部用于防刺伤人体的过渡圆角R特征要求;
所述V型脊状曲面的整体长度S与汽车侧窗窗框B柱相等;所述V型脊状曲面的整体宽度L,从汽车侧窗玻璃内壁面开始,与窗框内饰厚度相等;
单个V型槽较佳的宽度W为15mm,较佳的高度h为7.5mm,较佳的过渡圆角R为1.5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效果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个脊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参见图1,在汽车1的两个前侧窗窗框后缘、沿汽车侧窗内壁玻璃面向乘员舱方向,并紧贴与B柱内饰上安装本申请提出的整体为一组侧面为V型的脊状连续曲面。一组侧面为V型的脊状连续曲面物体安装于所述的V型的脊状连续曲面具有长度S和宽度L特征要求;所述的V型脊状连续曲面的V型沟槽有宽度W、高度h和尖部用于防刺伤人体的过渡圆角R特征要求;所述V型脊状曲面的整体长度S与汽车侧窗窗框B柱相等;所述V型脊状曲面的整体宽度L,从汽车侧窗玻璃内壁面开始,与窗框内饰厚度相等;单个V型槽较佳的宽度W为15mm,较佳的高度h为7.5mm,较佳的过渡圆角R为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87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