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势捕捉手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8859.1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1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余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A44C5/00 | 分类号: | A44C5/00;G06F3/01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势 捕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感知与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势捕捉手环。
背景技术
当前手势捕捉技术的研究都是基于摄像头的手势捕捉(涉及文献:基于摄像头的手势捕捉技术的研究 《科技信息》2009年第01期 作者:吕颖;方漪;),这种技术需要使用到摄像头,涉及大量的图像处理运算,应用门槛较高,而且这种技术的应用需要良好的光线环境,需要用户保持在摄像头前,因而使用时限制较多。
专利“光学手势捕捉输入装置”(公开号:CN1760808A)公开了一种手势捕捉输入装置,通过红外光学传感器来捕捉手势图像,这种方法不仅涉及的装置结构复杂,对使用环境要求较高,使用时不能有红外光干扰;而且需要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大量运算,不能保证手势捕捉的实时性。
专利“一种手势语音识别的智能手环”(公开号:CN103943106A)公开了一种智能手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来捕捉手的运动,这种方法涉及有MEMS传感器,可以捕捉佩戴者的手臂运动,但是不能捕捉手上的精细动作,而且只能捕捉动态动作,不能判断当前的静态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时性强的手势捕捉手环。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势捕捉手环,包括手环本体、应变传感模块、信号测量电路、存储模块、微控制模块和信号发射电路,其中,所述微控制模块分别和信号测量电路、存储模块、信号发射电路相连,所述信号测量电路和应变片模块相连;
所述应变传感模块设置在手环本体的内壁上,用于测量佩戴者在做手势时手臂的肌肉运动;
所述信号测量电路用于来测量应变传感模块的电阻值,并将电阻值传递给微控制模块;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手势指令及其对应的应变传感模块电阻值;
所述微控制模块用于匹配接收到的应变传感模块电阻值和存储模块中存储的应变传感模块电阻值,如果相同则将应变传感模块电阻值对应的手势指令传递给信号发射电路;
所述信号发射电路用于发射接收到的手势指令。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势捕捉手环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应变片模块包含若干个均匀设置在手环本体内壁上的应变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势捕捉手环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信号发射电路是有线信号发射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势捕捉手环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信号发射电路是无线信号发射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结构简单,只需要应变片模块和测量电路的配合就能实现手势测量的效果;
2. 使用方便,只需要测量手臂上肌肉的运动信号,对光线和用户的位置没有要求,使用时没有限制;
3. 实时性高,通过应变片获得的信号处理识别不复杂,通过微控制模块即可完成,与通过图像处理获得手势的方式相比,实时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连接图。
图中,1-手环本体,2-内壁,3-应变片,4-信号发射电路,5-微控制模块,6-信号测量电路,7-电池,8-存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势捕捉手环,包括手环本体1、应变传感模块、信号测量电路6、存储模块8、微控制模块5,信号发射电路4和电池7;
所述应变传感模块设置在手环本体的内壁2上,用于测量佩戴者在做手势时手臂的肌肉运动;
所述信号测量电路6用于来测量应变传感模块的电阻值,并将电阻值传递给微控制模块5;
所述存储模块8用于存储手势指令及其对应的应变传感模块电阻值;
所述微控制模块5用于匹配接收到的应变传感模块电阻值和存储模块8中存储的应变传感模块电阻值,如果相同则将应变传感模块电阻值对应的手势指令传递给信号发射电路4;
所述信号发射电路4用于发射接收到的手势指令;
所述电池7用于给各个部件供电。
所述应变片模块包含若干个均匀设置在手环本体的内壁上2的应变片3。
所述信号发射电路4是既可以是有线信号发射器,也可以是无线信号发射器。
手环本体的内壁具有弹性,可以贴合手臂,保证其上设置的应变片能够贴合手臂,精确地检测手臂上的肌肉运动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88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盗双箱体式旅行箱
- 下一篇:一种二合一烫带叻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