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双向运转的转弯输送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9130.6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6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郑琪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那克瑟斯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3/04 | 分类号: | B65G23/04;B65G1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市东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运转 转弯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双向运转的转弯输送机,尤其是指一种令弯弧输送带呈一绷紧状态,使得弯弧输送带不论呈正向或反向作动皆能保持其上端面呈一平整状态,以能方便对置于弯弧输送带上的物品进行正向或反向的双向输送,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的可双向运转的转弯输送机。
背景技术
一般于厂房内、机具上或机场等处,常可见到设置有输送机,利用输送机上的输送带进行物品的运送;其中,就一般设置于转弯处的输送机而言,请参阅图4现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所示,该转弯输送机2设有一弯弧架体21,于该弯弧架体21两端分别设有两相对应的动力源22,且动力源22带动锥状传动滚轮轴221进行转动,再于两动力源22的锥状传动滚轮轴221间绕设有弯弧输送带;使得即能利用动力源22带动锥状传动滚轮轴221转动,且于锥状传动滚轮轴221转动的过程中一并带动所绕设的弯弧输送带转动,利用该锥状传动滚轮轴221的锥度设计使弯弧输送带上端面呈一平整状态,以对弯弧输送带上的物品进行输送。
然而,上述转弯输送机虽可达到带动物品于转弯处进行输送的预期功效,但也在其实际施行使用上发现,该转弯输送机的弯弧输送带由于呈一弯弧状态,使得为能利用两锥状传动滚轮轴作动而保持该弯弧输送带上端面呈一平整状态,于该弯弧输送带的下端面会呈一松弛状态,造成该转弯输送机仅能带动该弯弧输送带往单一方向进行物品输送,若要令该转弯输送机将弯弧输送带往另一方向进行物品输送,则该弯弧输送带上端面即会呈一松弛状态,无法进行物品输送,导致其在操作使用上的极大不便,因此其在整体结构设计上仍存在有改进的空间。
因此,本设计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可双向运转的转弯输送机,以期达到更佳实用价值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双向运转的转弯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可双向运转的转弯输送机的主要目的与功效,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双向运转的转弯输送机,该转弯输送机设有一弯弧架体,于该弯弧架体两端分别设有两相对应的锥状滚轮轴,且于两锥状滚轮轴间绕设有弯弧输送带;其中:
该转弯输送机,其于弯弧架体对应中间位置处设有动力源,且该动力源向弯弧架体内对应弯弧输送带凸伸设有锥状传动滚轮轴,另于该弯弧架体对应于锥状传动滚轮轴两侧设有相对应的压掣轮轴,该弯弧输送带绕设于两锥状滚轮轴及锥状传动滚轮轴外,且该弯弧输送带下端面外缘对应于锥状传动滚轮轴两侧受压掣轮轴压掣抵撑限位。
所述的可双向运转的转弯输送机,其中,该弯弧输送带由多个链板所排列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及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可双向运转的转弯输送机主要于转弯输送机的弯弧输送带下端面对应动力源带动的锥状传动滚轮轴两侧皆受到压掣轮轴压掣抵撑限位,利用压掣轮轴对弯弧输送带压掣呈一绷紧状态,使得动力源带动锥状传动滚轮轴不论呈正向或反向转动皆能保持弯弧输送带上端面呈一平整状态,以能方便对置于弯弧输送带上的物品进行正向或反向的双向输送,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弯弧输送带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转弯输送机 11 弯弧架体
12 锥状滚轮轴 13 弯弧输送带
131 链板 14 动力源
141 锥状传动滚轮轴 15 压掣轮轴
2 转弯输送机 21 弯弧架体
22 动力源 221 锥状传动滚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其所能达成的效果,能够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那克瑟斯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那克瑟斯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91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干熄炉环形风道支撑及调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嵌入式结构的焦炉蓄热室封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