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式变码发射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9161.1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5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远静;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尊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4 | 分类号: | H04B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42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式变码 发射 电路 | ||
1.集成式变码发射电路,其特征是:由编码块,平衡二极管,自动变码单元,启动单元,射频单元,电池电源,控制开关共同组成;
电池电源接控制开关的一端,控制开关另一端成为电路电源,编码块的电源端、集成电路555的电源端、启动单元中微分电容的正极,都接在电路电源上;
自动变码单元是由集成电路555、外围件、反相器、两个控制二极管及电阻共同组成;
启动单元由微分电容、放电电阻、放电二极管、触发二极管组成;
编码块的接地端接平衡二极管后到地线,编码块的输出接射频单元;
编码块有8位码线,四位输出位线,8位码线中的6位接为固定码,其余两位码线中的一位码线接第一变动码的控制二极管后与四位输出位线中的一位位线接自动变码单元中集成电路555的输出端,成为第一变动码与第一输出位线,另一位码线连接第二变动码的控制二极管后与另一位位线连接自动变码单元中反相器的输出端成为第二变动码与第二输出位线;
自动变码单元是由集成电路555、外围件、反相器、两个控制二极管及两个电阻共同组成;
外围件由第一振荡电阻、第二振荡电阻、隔离电阻、振荡时间常数电容组成;
集成电路555的输出端连接四路,第一路连接反相器的输入,第二路连接编码块的第一输出位线,第三路连接第一变动码的控制二极管负极,第一变动码的控制二极管正极接第一变动码,第四路连接第一电阻到电路电源,反相器的输出连接三路,第一路连接编码块的第二输出位线;第二路连接第二变动码的控制二极管负极,第二变动码的控制二极管正极接第二变动端,第三路连接第二电阻到电路电源,第一振荡电阻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集成电路555的放电端;第二振荡电阻作的一端接在集成电路555的放电端,另一端接在集成电路555的低阀端,集成电路555的低阀端还接了振荡时间常数电容的正极,振荡时间常数电容的负极接地;用一只电阻作为隔离电阻,该电阻的一端连接在集成电路555中的高阀端,另一端接在集成电路555中的低阀端;
启动单元由微分电容、放电电阻、放电二极管、触发二极管组成:微分电容的一端接电路电源,放电电阻接在电路电源与地线之间,微分电容的另一端接两路,第一路连接放电二极管到地线,第二路接触发二极管的正极,触发二极管的负极接集成电路555的高阀端;
射频单元由调制电路与射频电路组成:调制电路由调制电阻与调制三极管组成;
编码块的输出端接调制电阻后接到调制三极管的基极,调制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线,调制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射频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变码发射电路,其特征是:编码块的8位码任意两位码线分别接两个控制二极管,这两位码线即为变动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变码发射电路,其特征是:自动变码单元中电阻的功率为1/8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尊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尊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916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频信号宽带混频模块
- 下一篇:运放式时效型变码发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