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定位卷针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9265.2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6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特瑞斯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65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卷绕环节使用的定位卷针。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高、体积小、存储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是目前国家大力发展的清洁能源,而方形锂离子电池由于容量大、使用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动力电池和手机电池。
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锂电池电芯的卷绕环节。完成这一生产环节的电芯卷绕设备(即锂电池卷绕机)是决定锂电池性能品质的关键设备。在锂电池卷绕机中,卷绕机构的卷绕方式和性能,决定着锂电池卷绕机生产出的卷芯质量,也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一致性和使用寿命。
然而,使用现有的卷针进行卷绕时:当电芯极耳有中心距要求的时候,只能从电芯设计结构来更改,目前最常规的极耳定位设计方式是:在极耳前段设计加贴一定宽度的高温胶纸,或在设计极片时,极耳位前段留出一定尺寸的空箔位,点焊后进行对折做为极耳的定位值;如上常规卷针操作方式带来如下问题:会降低电池的空间利用,容量不能设计到最大空间;造成额外的成本浪费(高温胶纸和铜铝的浪费);增加工序:人工成本的浪费,再者不宜操作,附加的作业对产品合格率的影响;且由于隔膜和高温胶纸材质很软,人为塞入的力量不均匀,造成隔膜或者高温胶纸变形,从而严重影响电池极耳中心距,极耳中心距难以保证一致性,最少误差为±2mm,极耳中心距难易保证一致性,误差较大,客户难易接受,且易造成封焊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定位正负极片极耳的位置,改善电芯设计空间,省略极耳前加工工序的定位卷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卷针,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所述第一卷针包括第一方形转动柄、第一针体及第一半圆柱,所述第一方形转动柄上设有第一销孔,所述第一针体一端为方头,另一端为圆弧头,所述第一针体的方头端与第一方形转动柄相连接,所述第一针体的圆弧头端与第一半圆柱相连接,所述第一针体设有从方头端向圆弧头端延伸设置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卷针包括第二方形转动柄、第二针体及第二半圆柱,所述第二方形转动柄上设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二针体一端为方头,另一端为圆弧头,所述第二针体方头端与第二方形转动柄相连接,所述第二针体的圆弧头端与第二半圆柱相连接,所述第二针体设有从方头端向圆弧头端延伸设置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的形状尺寸相同,所述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内表面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组合后外形呈宝剑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槽水平设于第一针体上,离第一针体下边缘的距离按照公式:(常规方式计算得到的极耳中心距值-目标值)/2,计算得到,所述第二定位槽水平设于第二针体上,离第二针体上边缘的距离按照公式:(常规方式计算得到的极耳中心距值-目标值)/2,计算得到。
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形转动柄的中线与第一半圆柱的轴线重合,并与第一针体的对称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方形转动柄的中线与第二半圆柱的轴线重合,并与第二针体的对称中心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间隙的大于等于卷绕使用的隔膜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卷针,大大改善了电芯设计空间,使容量空间至少提升5%,同时减少电池厚度;省掉了极耳前加工工序,降低人工成本,另外减少包胶纸或对折空箔工序会直接提升产品合格率,同时节省了高温胶纸和箔材的材料成本;因取消高温胶纸,让极片极耳位置和卷针直接接触,人力不能造成任何部位变形,从而使极耳中心距误差范围小,可控制在±0.5mm误差内。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卷针的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卷针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卷针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卷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特瑞斯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特瑞斯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92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恒温恒压化成夹具
- 下一篇:电池模组夹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