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冷发动机水温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49932.7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3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敏;徐凤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2 | 分类号: | F01P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王玉芝 |
地址: | 40005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发动机 水温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冷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冷发动机的水温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降低其热负荷,通常需要对发动机冷却散热。发动机主要依靠其冷却系统来保证自身在工作过程中得到适度的冷却,冷却系统的功用就是把发动机传出来的热,及时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使发动机具有可靠而有效的热状态,完善的冷却系统,可以使发动机在各种不同环境温度和运转工况下都具有最佳的热状态,既不过热,也不过冷。现目前发动机冷却系统大多采用强制水冷型,即利用水泵提高冷却液的压力,强制冷却液在发动机中循环流动,图1中示出了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液的循环路径,当发动机运转时,水泵就会带动液体进行循环,冷却液吸收发动机热量后经自动调温器时,若出水温度低于自动调温器的初开温度时,水冷循环仅进行小循环,当出水温度高于自动调温器的初开温度时,水冷循环则进行大循环。
由于发动机水冷系统的质量好坏决定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因此通常会对发动机水冷系统进行可靠性试验,模拟道路使用环境,用风机送风模拟道路行驶时的风速,在室内台架上进行试验检测。然而在室内试验检测时,风机送风的风力远远大于发动机在道路上行驶时的风力,因此在室内台架上试验检测时发动机水冷系统的冷却水温度远低于自动调温器的初开温度,水冷循环常处于小循环状态,整个试验检测过程无法全方位验证发动机的水冷系统,同时,由于风机送风后水冷系统的散热器迎风面远大于整车道路行驶时散热器的实际迎风面,导致试验检测时冷却水温度远低于道路试验检测温度,无法正常模拟实际道路使用环境中的水冷系统检测。
同时,在使用气温较低时,由于外界温度低,发动机的散热较快,水冷发动机常处于较低热状态下运行,不利于发动机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水冷发动机水温控制装置,通过调整水冷系统散热器的迎风面面积,在控制机油及缸温温度的同时,使冷却水温度达到自动调温器的初开温度,并按照同等环境下道路试验温度进行控制,满足水冷发动机台架试验检测要求;同时,通过调整水冷系统散热器的迎风面面积,可以保证发动机在不同气候下处于最优热状态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冷发动机水温控制装置,包括支撑板组合、调节板,所述支撑板组合由支撑板、连接支耳焊接而成,支撑板一侧上下对称设置有安装凸起,安装凸起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与安装冷却风扇的螺栓相连的卡槽,支撑板另一侧焊接有连接支耳,连接支耳上开设有与散热器连接的通孔,支撑板组合通过两个卡槽和连接支耳固定连接在散热器上,所述支撑板中间位置处还开设有迎风面调节窗口;所述调节板的尺寸大于迎风面调节窗口的尺寸并可沿支撑板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背离散热器的一面并靠近迎风面调节窗口的位置处还焊接有紧固架,紧固架中间位置处靠近支撑板的一面上焊接有螺母,螺栓穿过紧固架和螺母后对调节板的左右移动进行锁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背离散热器的一面上下对称设置有滑槽,调节板可在滑槽内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为U型卡槽。
通过设计专用的水冷发动机水温控制装置,将支撑板组合通过两个卡槽和连接支耳与散热器固定连接,对支撑板组合进行快速安装,根据风机送风的风力大小左右移动调节板对散热器迎风面窗口大小进行调节,使冷却水温度达到自动调温器的初开温度后将调节板固定,采用上述装置,能够在室内台架上对水冷发动机的水冷系统进行全方位验证,既控制了机油和缸温温度,又能满足水冷系统冷却水的温度始终达到自动调温器的初开温度,满足了水冷发动机台架试验检测要求。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组合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散热器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散热器后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组合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B剖面图;
附图标记
1.散热器;2.支撑板组合;3.调节板;4.螺栓a;5.螺母;
6.螺栓b 7.冷却风扇 201.支撑板;202.连接支耳;
203.紧固架;203′.滑槽 2011.卡槽;2012.迎风面调节窗口;
20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499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开挖导向钻的探棒仓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串列型空气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