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高炉喷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0282.8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1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晗;李杰;郝锦旭;曹义奎;高春鹰;王书荣;孙秉通;翟文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鲁宝有色合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00 | 分类号: | C21B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6400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高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高炉喷煤装置,其属于高炉喷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焦炭是高炉冶炼的必须原料,它在高炉中的作用是:通过燃烧,提供冶炼过程需要的热量;还原铁矿石需要的还原剂;也是维持高炉料柱透气性的骨架。喷煤替代部分冶金焦炭,既缓和了焦煤的需求,也减少了炼焦设施,可节约基建投资;减少焦炉座数和生产的焦炭量,从而可降低炼焦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现代高炉喷煤是从高炉风口向炉内直接喷吹无烟煤粉或烟煤粉,以替代焦炭起提供热量和还原剂的作用,从而减小焦比,降低生铁成本,它是高炉冶炼工艺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该技术以价格低廉的煤粉部分替代价格昂贵冶金焦炭,使高炉炼铁焦比降低,生铁成本下降;喷煤是调剂炉况热制度的有效手段;它可改善高炉炉缸工作状态,使高炉稳定顺行;喷煤气化过程中放出的氢气比焦炭多,从而提高了煤气的还原能力和穿透扩散能力,有利于矿石还原和高炉操作指标的改善。但是,现有高炉风口喷煤技术由于设备和炼铁工艺的局限性,风口喷煤量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难以缓和焦煤的需求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高炉喷煤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喷煤量的新型高炉喷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高炉喷煤装置,包括冷却柱本体,在冷却柱本体上设置有支撑安装用的法兰甲、进水管和出水管处的法兰乙和法兰丙;所述冷却柱本体设有U形通孔内腔的前端,所述通孔内腔与冷却柱本体内腔连通;在冷却柱本体的尾端设置盲板法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原喷煤制度喷煤制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再次提高喷煤量,使总喷煤量得到突破性提高,更大程度上的减小焦比,降低生铁成本,同时减少了炼焦设施,可节约基建投资;减少焦炉座数和生产的焦炭量,从而可降低炼焦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以焊缝为分界点的冷却柱本体采用前端锻件、中部铜管和后部钢材质焊接而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前端、中部的材质应用具有组织致密,抗热流冲击性能强,导热性能好的特点;后部材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塑性和韧性,较好的焊接性能和良好的铜钢焊缝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在图中,1、前端;2、通孔内腔;3、中部;4、后部;5、法兰甲;6、法兰丙;7、出水管;8、进水管;9、盲板法兰;10、法兰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新型高炉喷煤装置,包括冷却柱本体,在冷却柱本体上设置有支撑安装用的法兰甲5、进水管8和出水管7处的法兰乙10和法兰丙6;所述冷却柱本体设有U形通孔内腔2的前端1,所述通孔内腔2与冷却柱本体内腔连通;在冷却柱本体的尾端设置盲板法兰9。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炉身下部高温区设置数个喷煤点,通过炉体上的开孔固定安装本实用新型,卸下盲板法兰9并将煤枪与之装配形成炉身喷煤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法兰甲5密封固定安装于高炉炉壳外部安装座上,冷却柱本体的中部3和前端1通过炉身的开孔插于炉内,前端1直接到达近熔融区。
冷却柱本体的主要功能是支承和保护煤枪。由于冶炼工艺、炉体结构、开孔安装技术的限制,该装置不但要求支承、保护性能安全可靠,而且要求结构紧凑,工艺性好,经济合理。
由于熔融区工作温度在1500℃以上,所以该装置必须采用强制水冷却结构;为保证前端1和中部3具有较低的表面温度,来抵御恶劣的高温环境,避免由于热应力造成的疲劳和龟裂破坏,应选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纯铜材料;考虑到本装置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经济性,后部4选用低碳钢材料。这就需要良好的焊接技术作支撑,来保证焊缝性能满足环境要求。综合考虑各种条件,本设计取冷却柱本体的直径为φ100mm。依据高炉冷却器的设计原则,本设备的冷却供水量定为100L/min,高温区的冷却水速不低于6m/s。冷却水路采用内外层形式,冷却水先以相对较低速度由内层到达前端,然后通过截面面积的变化,从前端1开始到前段外层把水速提高到6m/s。由于内层管的工作温度较低,不需要太高水速冷却,所以内管水路采用环形较大截面,尽量减小阻力损失,在提高高温冷却区的冷却水流速时,又使系统的进出水压降尽可能的小。为保证冷却水能充分与前段外筒体进行热交换,外层水道设计成螺旋形式,以适当延长水在水路中的停留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鲁宝有色合金有限公司,未经烟台鲁宝有色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02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