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举工作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0442.9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3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宋显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33/10;E21B3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王惠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举工作筒。
背景技术
在气举生产井上,当生产参数调整或气举阀损坏时,一般需要对气举阀进行更换。
现有的气举阀更换操作中,通常采用投捞器打捞出原气举阀,再投送新气举阀,采用这种投捞方式更换气举阀在井斜娇较小的井上可以有效完成气举阀的更换,但在井斜角较大的井上,气举阀的投捞成功率较低,甚至无法投捞,从而不能满足气举井的生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在大井斜井中投捞气举阀成功率低或无法投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举工作筒。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举工作筒,所述气举工作筒包括:工作筒体以及堵塞器。
所述工作筒体包括上接头、上中心管、主体、上活塞套、下中心管、固定环、锁环、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三活塞、下活塞套、限位环、下接头、第一气举阀以及第二气举阀。
所述上中心管与所述上活塞套之间形成上环空,所述下中心管与所述下活塞套之间形成下环空,所述第一气举阀与所述第二气举阀相邻设置于所述上环空内;所述定环、所述锁环、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以及所述第三活塞位于所述下环空内,所述定环固定于所述下中心管的内壁,所述锁环固定于所述下活塞套的内壁且可沿所述下环空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锁环与所述定环的形状匹配。
所述主体具有第一进气孔,所述上活塞套具有第二进气孔,当所述锁环与所述定环锁紧固定时,所述第二进气孔通过所述第一气举阀以及所述第一进气孔形成进气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下中心管的内壁具有锥形缩径部分。
所述锥形缩径部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排压孔和第二排压孔,所述堵塞器的最大直径大于等于所述下中心管的所述锥形缩径部分处的内直径。
优选的,所述上接头与所述上中心管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上中心管与所述主体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主体与所述下中心管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下中心管与所述下接头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环通过螺纹分别与所述上活塞套以及所述下活塞套连接。
所述上活塞套与所述下活塞套通过所述锁环固定。
优选的,所述堵塞器的一端具有台阶结构。
所述堵塞器的外表面为圆柱面,当所述堵塞器投入所述工作筒体时,所述堵塞器与位于所述下中心管的所述锥形缩径部分形成密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举工作筒,通过在工作筒体中放置两支气举阀,初期以第二气举阀为工作阀,当生产参数调整或气举阀损坏时,通过投入堵塞器打液压方式,可将第一气举阀转换为工作阀。这样一来,避免了投捞井下气举阀方式的检阀操作,解决了在大井斜井中气举阀投捞成功率低或无法投捞的问题,满足了气举井的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举工作筒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
1.上接头,2.上中心管,3.主体,31.第一进气孔,4.上活塞套,41.第二进气孔,5.下中心管,51.锥形缩径部分,52.第一排压孔,53.第二排压孔,6.固定环,7.锁环,8.第一活塞,9.第二活塞,10.第三活塞,11.下活塞套,12.限位环,13.下接头,14.上气举阀,15.下气举阀,16.堵塞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举工作筒,如图1所示,该气举工作筒包括:工作筒体以及堵塞器16。
其中,工作筒体包括上接头1、上中心管2、主体3、上活塞套4、下中心管5、固定环6、锁环7、第一活塞8、第二活塞9、第三活塞10、下活塞套11、限位环12、下接头13、第一气举阀14以及第二气举阀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04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风扇叶的电热棒式带冷却注塑上模
- 下一篇:一种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