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NG汽化缓冲组件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0683.3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2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薛晓乐;史小宝;钮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1/06 | 分类号: | F02M21/06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ng 汽化 缓冲 组件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LNG供气系统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天然气汽车被称为绿色环保汽车,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速。液化天然气汽车动力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和车用LNG供气系统组成。车用LNG供气系统是LNG汽车的核心部分,主要由车用LNG气瓶、车用汽化器、稳压阀、燃气供给装置、稳压罐、安全装置等组成。液化天然气通过管路系统进入汽化器后,由发动机的冷却水加热气化成气体,经过稳压阀,使压力降至适合发动机的需要;再通过稳压罐经电磁阀供给发动机。
LNG汽化缓冲组件作为LNG供气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动机循环冷却水做热源,既能气化LNG,又能有效利用废热,同时改善发动机性能,汽化后的天然气进入缓冲罐,并通过稳压器为发动机提供稳定的供气量,侧置LNG气瓶由于车辆轴距的限制、布置空间及安装要求的限制,导致汽化缓冲组件有多种不同形式的,我司设计的汽化缓冲组件为一种全新结构,采用上下式布局,充分利用车架内部空间,缓冲罐与汽化器牢靠的固定在支架总成上、装配工艺性好、拆装简单方便。汽化缓冲组件总成布置在车架内侧,与车架通过螺栓装配打紧,安全、牢靠、稳定的安装在车架上,满足汽车使用要求,符合GB/T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及GB/T20734《液化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的安装要求》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发动机冷却循环水为热源,对车用LNG进行气化的LNG汽化缓冲组件总成。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LNG汽化缓冲组件总成,包括缓冲罐,还包括水浴式汽化器,水浴式汽化器串联进发动机冷却水循环回路并通过汽化器出气铜管连接缓冲罐的进气口。发动机高温冷却水进入水浴式汽化器,对水浴式汽化器中的LNG进行气化,气化后的LNG进入缓冲罐,再从缓冲罐为发动机供气。
本实用新型还要求保护用于安装缓冲罐和水浴式汽化器的焊架总成,所述的焊架总成的上、下部分别具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是在焊架总成顶部的弧形凹槽结构;第二支撑部包括在焊架总成下部两侧的支撑体、支撑体底部连接的支撑板,由支撑体和支撑板围成安装空间,支撑板上表面设有顶面是弧形凹槽结构的支撑座,焊架总成总成顶部内侧设有与车架固定连接的焊接支架; 第一支撑部的弧形凹槽结构内放置缓冲罐,第二支撑体的安装空间内放置水浴式汽化器。采用上下式布局,充分利用车架内部空间,缓冲罐与汽化器牢靠的固定在支架总成上。
第二支撑部的支撑体外侧固定有管夹固定板,用于固定汽化器出气铜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LNG汽化缓冲组件总成,(1)用发动机冷却循环水做热源对水浴式汽化器内的LNG进行汽化加热,既能气化LNG,又能有效利用废热,同时改善发动机性能。(2)LNG汽化缓冲组件总成采用上下式布局、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充分利用车架上内部空间布置。(3)LNG汽化缓冲组件装配牢固可靠,装配工艺性好、操作简单、易于装配,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车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缓冲罐,2-水浴式汽化器,3-汽化器出气铜管,4-第一支撑部,5-支撑体,6-支撑板,7-支撑座,8-车架,9-焊接支架,10-管夹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NG汽化缓冲组件总成,包括缓冲罐1、水浴式汽化器2,水浴式汽化器2串联进发动机冷却水循环回路并通过汽化器出气铜管3连接缓冲罐1的进气口。水浴式汽化器是一种小型管壳式结构,用发动机冷却循环水做热源对水浴式汽化器内的LNG进行汽化加热,既能气化LNG,又能有效利用废热,同时改善发动机性能。为避免水浴式汽化器出口天然气温度过高,采用顺流换热方式,利用高温发动机冷却水对LNG进行加热气化,发动机工作在不同工况下,流经水浴式汽化器的燃料流量也将随之变化,这种流量的变化主要依赖于LNG气瓶和水浴式汽化器出口的压力差。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增加,该压力差也将随之增加,从而使天然气流量也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06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然气发动机EGR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拖拉机驾驶室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