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振动纠向机构和定位纠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2323.7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0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欣;左春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B65G47/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42 | 代理人: | 马佑平;马铁良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机构 定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工业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物料纠向机构以及一种物料自动定位纠向的生产线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物料的精确定位是能否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重要因素。随着快速自动化生产线对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物料如何快速完成纠向定位成为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
在现有技术中,物料进入生产环节之前均经过粗定位,但粗定位无法达到加工或装配的标准,常见的精定位纠向方法是先采用CCD检测仪分析物料的偏移量,之后在物料运送到下一个工序位置时通过旋转电机等装置纠正物料的偏移量。但是,这种精定位纠向方法需要在生产线上添加CCD分析仪以及纠向电机等结构,增加了生产线的结构复杂度。而且,物料需要经过摄像分析、停留纠向的动作过程,复杂的纠向动作降低了生产线的效率。
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简洁的物料精确定位纠向装置,能够快速对经过粗定位的物料进行精确纠向,达到物料加工、装配的定位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快速、精确的定位纠向,提供了一种结构简洁、纠向动作容易实现的振动纠向机构。所述振动纠向机构包括:支架;具有纠向孔的纠向块,所述纠向孔中具有至少一条纠向曲线;连接所述纠向块与所述支架上的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在工作时发出振动,驱动所述纠向块振动。
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振动片,所述振动片可以为压电陶瓷。振动组件还可以包括连接所述振动片与所述支架的振动放大片。
所述振动纠向机构可以只包括一条纠向曲线,所述纠向曲线可以为在纠向孔内壁上沿纵向延伸收缩的沟槽,也可以是在纠向孔内壁上沿纵向延伸扩大的凸轨。特别的,所述振动纠向机构可以包括至少两条条纠向曲线,所述纠向曲线为在纠向孔内壁上逐渐收缩的沟槽和/或逐渐扩大的凸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定位纠向系统,其中包括:物料转移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纠向机构;以及精定位传送装置。所述物料转移装置将经过粗定位的物料转移至所述振动纠向机构上,所述振动纠向机构对物料进行纠向定位并与所述精定位传送装置配合,使物料落入所述精定位传送装置。
所述定位纠向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传送经过粗定位的物料的上料装置,所述物料转移装置从上料装置上取出粗定位的物料。所述精定位传送装置可以为包括至少一个精定位块的物料转盘。所述精定位传送装置与所述振动纠向机构配合时,所述纠向块的底面与所述精定位传送装置的距离为0.5~1.0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纠向机构通过振动使物料在纠向孔中沿纠向曲线滑落,所述纠向曲线引导物料滑向精定位位置。物料从所述纠向块底面落出时已处在精定位的方向,最终落入定位纠向系统的精定位块中。本实用新型的纠向机构结构简洁,能够快速有效地将物料定位纠向到加工或装配位置,减少了生产线中为纠向设置的复杂结构和繁琐动作。本实用新型的振动纠向机构能够适用于快速自动化生产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纠向机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纠向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纠向块的顶面视图;
图4为图3沿A-A的截面图,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纠向曲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纠向块的底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定位纠向系统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定位纠向系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组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动纠向机构,所述振动纠向机构包括支架1、纠向块2以及振动组件3。如图1所示,所述振动组件3将所述纠向块2连接在支架1上,振动组件3能够发出振动驱动所述纠向块2。如图2所示,所述纠向块2包括纠向孔21以及纠向孔中的纠向曲线22,需要精定位纠向的物料能够落入所述纠向孔21中完成纠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23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