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抑制气体分离装置拦液的新型填料塔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4828.7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1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毛松柏;黄汉根;江洋洋;汪东;陈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3/14 | 分类号: | B01D3/14;B01D53/18;B01J1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气体 分离 装置 新型 填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液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填料塔,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抑制气体分离装置拦液的新型填料塔。
背景技术
填料塔是非常重要的气液传质设备,具有分离效果高、通量大、压降低、持液量小等优点,并且在真空操作,热敏物系的分离和节能等方面具有优越性,所以在化工、炼油、制药及环保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用来处理流体(气体或液体)的传热与传质,实现物料的净化和分离。气液之间的相际传质过程,如吸收、再生、汽提、蒸馏、萃取等过程一般均可在填料塔中进行。
在气液传质过程中,受塔盘及塔内件架构和溶液组成的影响,液相组分有时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发泡等问题,严重时会造成填料塔的拦液。
目前,化工、炼油等行业的气体分离装置中的填料塔,受塔内部结构的影响,循环于装置内的液相中的固体颗粒、油污等杂质极易堵塞塔内件的空隙,阻碍气液相组分的传质,引起塔压增大,造成填料型吸收塔的拦液。同时会造成整个操作单元的波动,导致装置操作的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雾沫夹带小、处理能力大、可有效抑制气体分离装置拦液的新型填料塔,从而降低液相中的含气量,降低塔内部拦液的危险,提高了填料塔的通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抑制气体分离装置拦液的新型填料塔,包括填料塔的筒体,自上而下设置于筒体内的丝网除沫器、填料层、液体收集器和设置在塔底的防涡流挡板,其特征在于筒体内的丝网除沫器与填料层之间设有导板式液相分布器,所述导板式液相分布器为导板连通槽式液相分布器。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塔中包括至少一组导板连通槽式液相分布器。
所述导板连通槽式液相分布器包括分布板和槽盘,分布板上设有升气管,升气管上设有挡液帽、支架、上层喷淋孔和下层喷淋孔,槽盘上设有连通槽、导液板和液体分布槽。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该领域所熟知的溶液进口管,填料压板,填料,栅板,栅板支撑装置,上部集液盘,下部集液盘,进液管,气体进口,排污口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抑制气体分离装置拦液的新型填料塔,通过对填料塔内部进行改造,能够有效实现气液传热传质,切阻泡性能好,提高了填料塔的操作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切具有下述技术效果:
1)气相通道分布更均匀;
2)气相通道压降低,气体上升阻力小;
3)液相分布更均匀,进一步地,包括几何分布和流量分布更均匀;
4)液相处理负荷大,气液传质过程中不易形成拦液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抑制气体分离装置拦液的新型填料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导板连通槽式液相分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气体进口;3-丝网除沫器;4-溶液进口管;5、10-导板连通槽式液相分布器;6-填料压板;7-填料7;8-栅板;9-栅板支撑装置;11-上部集液盘;12-下部集液盘;13-进液管;14-防涡流挡板;15-排污口。
5-1为挡液帽,5-2为支架,5-3为上层喷淋孔,5-4为下层喷淋孔,5-5为升气管,5-6为分布板,5-7为连通槽,5-8为导液板,5-9液体分布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抑制气体分离装置拦液的新型填料塔,包括填料塔的筒体1,自上而下设置于筒体1内的丝网除沫器3、填料层、液体收集器和设置在塔底的防涡流挡板14,其主要特点是在筒体1内的丝网除沫器3与填料层之间设有导板式液相分布器,所述导板式液相分布器为导板连通槽式液相分布器。
实施例中,填料塔中包括一组导板连通槽式液相分布器5、10。
参见图2-4,导板连通槽式液相分布器包括分布板5-6和槽盘,分布板5-6上设有升气管5-5,升气管5-5上设有挡液帽5-1、支架5-2、上层喷淋孔5-3和下层喷淋孔5-4,槽盘上设有连通槽5-7、导液板5-8和液体分布槽5-9。
实施例装置,还包括该领域所熟知的溶液进口管4,填料压板6,填料7,栅板8,栅板支撑装置9,上部集液盘11,下部集液盘12,进液管13,气体进口2,排污口15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48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