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刮雨器安装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5141.5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1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江;蒋小林;何李斌;任舟;李晓娟;罗赞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电力机车广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1/04 | 分类号: | B60S1/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郭立中 |
地址: | 412005 湖南省株洲***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刮雨器 安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刮雨器安装部,特别是涉及一种机车上的刮雨器安装部。
背景技术
固定在机车车头的刮雨器安装部大多采用玻璃钢手糊工艺制作,再采用胶合工艺粘合壳体与嵌件,然后对于壳体与嵌件间的缝隙进一步用手工填胶处理,最终通过打磨处理得到要求的产品。这种工艺制作周期长,生产成型效率低;胶合周边强度不稳定,易开裂,造成产品使用过程中漏水。同时,这种工艺需要预埋金属嵌件而使得糊制工艺产品与车体曲面造型未形成过渡,外观面为平面或斜面,没有曲率,使用过程中壳体易受到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刮雨器安装部中开裂、漏水的问题,并具有高的力学性能和生产成型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刮雨器安装部,包括安装板、安装孔、螺栓孔,在安装板的底面沿边框四周设有密封槽。
进一步地,所述刮雨器安装部的上表面一侧向外延伸为外延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延部的上表面呈直角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外延部下方设有悬臂梁。
进一步地,所述刮雨器安装部,安装孔、螺栓孔和边框之间均用加强条连接,所述安装孔两侧的加强条呈轴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的刮雨器安装部,安装板和外延部的上表面为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刮雨器安装部,由SMC材料模压成型得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安装板的底面沿边框四周设有密封槽方便安装密封圈,密封效果很好,可以不用粘胶固定和密封;外延部可以有效的防水;渗水很容易排出,对材料有腐蚀作用很少;外延部下方的悬臂梁以及加强条的设计使得安装部的整体强度提高,对称的设计有效的防止应力集中对刮雨器安装部的破坏;外延部的直角梯形设计以及安装板的曲面设计有利于刮雨器安装部在机车上的安装;同时,安装孔、螺栓孔嵌在SMC材料中,不易腐蚀,SMC材料模压成型也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立体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立体图。
图3表示图2沿A-A的剖面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根据图1至图3所示的结构,安装孔2、螺栓孔3保持原有刮雨器安装部的设计,用SMC材料模压一体成型,得到刮雨器安装部,包括安装板1、边框4、外延部6、悬臂梁7和加强条8均由SMC材料组成并填充,为实心结构;安装孔2、螺栓孔3为金属孔,嵌在安装板1上;底面沿边框4四周设有密封槽5,用于安装密封圈;安装孔2、螺栓孔3和边框4之间均用加强条8连接;安装板1上表面一侧外延出外延部6;安装板1和外延部6的上表面为曲面;外延部6的垂直投影为直角梯形,外延部6下的悬臂梁7的长度线性排列。
上述刮雨器安装部的外部尺寸外形规格: 346 mm×254 mm×82 mm;总重5.60 kg。在刮雨器安装部上装设刮雨器,经反复运动测试5000次,安装板、安装孔、螺栓孔,不发生开裂或分离;整车装配中本体上的密封槽与密封圈、车体装配严密,淋雨实验采用雨水强度专业标准测试,测试时长20分钟,装配界面未发生漏水、渗水;加强条未发生任何开裂、断裂失效的情况。经过试验验证,并装车测试,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电力机车广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株洲电力机车广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51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后窗自动清洗系统
- 下一篇:分格振动式工件表面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