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6139.X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0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赖国贵;袁章平;陈志勇;王昌伟;丁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5/02;F28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摩托车散热器。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运行过程中,为了避免摩托车的发动机过热,必须对摩托车的发动机进行适当的冷却。目前摩托车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为水冷却系统,即采用冷却液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其中,在发动机的水冷却系统中的散热器主要负责对冷却液进行冷却。散热器主要包括:由多个散热片组成的散热板、风扇、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其工作原理为:从发动机流出的冷却液通过的散热器的进行口进入散热片,在风扇作用下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再由出水口流入发动机对发动机进行冷却。
然而,由于目前散热器的散热板为直板结构,散热面积小,以及风扇设置在散热板的支架上,距离散热板较远等原因,造成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一种摩托车散热器,该散热器增加了散热面积,并且减小了风扇与散热板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散热器,包括:散热板和风扇,所述散热板为由多个弧形散热片组装而成弧形散热板;
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弧形散热板的凸面上。
优选的,所述风扇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在所述弧形散热板的凸面上;
其中,所述多个螺栓的一端与所述风扇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弧形散热板,固定在所述多个弧形散热片之间的间隙处。
优选的,所述多个弧形散热片通过上层隔板和下层隔板固定。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的上层隔板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通过插销固定在车架上;
所述散热器的下层隔板的两端均通过插销固定上车架上。
优选的,所述插销的插头部位设置有减震胶套。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散热片左右两侧,用于存储冷却液的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
其中,所述第一水室和所述第二水室均与所述多个弧形散热片贯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室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第二水室上设有入水口。
优选的,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通过胶管与摩托车的发动机相连。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水室的下方;所述入水口位于所述第二水室的背面。
优选的,所述风扇上设置有电源接头。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摩托车散热器。该摩托车散热器主要包括由多个弧形散热片组装而成弧形散热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弧形散热板凸面上的风扇。在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器的散热板为弧形结构,与直板结构的散热板相比,弧形结构的散热板的散热面积大。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风扇直接固定在散热板上,减少了风扇与散热板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散热器的散热。由此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散热板的结构以及风扇的散热板的连接关系,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当前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散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散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散热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示出了当前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当前摩托车的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低,其主要原因为:
1、当前摩托车的散热器的散热板主要采用直板结构散热板101。由于受到摩托车自身结构的限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散热器的直板结构散热板的尺寸不宜过大,因而散热器散热面积小,降低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61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四轮车动力用发电机中发动机的调速机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