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循环水排污水回收的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6691.9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9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夏旭东;张桂平;邵伟伟;李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文化工有限公司;江西理文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536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循环 污水 回收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水排污水回收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对工业用水的限制越来越严格,企业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用水。在化工生产中,循环水的耗水量一般占全厂耗水量的80%以上,为防止水的国度蒸发浓缩可能带来的结垢和腐蚀问题,循环水必须进行排污已保持适当的浓缩倍数。循环水的排污水(循环水的排污水与循环水水质是一样的)一般只能用于冲洗及消防岗位补水,而消防补水量相对较少,所以循环水的排污水会出现剩余。为进一步节水,减少或杜绝排放,可以通过回收利用这部分水,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使之代替部分补水用量,减少原水用量。
与所用的原水相比,循环水排污水在系统中不断蒸发浓缩,不仅含盐量成倍增加,而且由于温度升高、水流速度变化、水处理药剂加入等因素的存在,循环水排污水中有悬浮物、有机物的存在,水质较为复杂。故在回收循环水排污水时,需要将其中的杂质过滤掉,使其达到原水的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能够将水中杂质高效过滤的用于循环水排污水回收的过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循环水排污水回收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体的顶部开有进水口,与进水口连接的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阀;所述过滤筒体的桶壁底部开有出水口和反洗水进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延伸出的出水管上安装有出水阀;所述反洗进水口连接延伸出的进水管上依次安装有反洗进水阀和反洗水泵;所述过滤筒体的桶壁顶部开有反洗出水口,反洗出水口与出水口、反洗进水口位置相错;所述反洗出水口连接延伸出的反洗出水管上安装有反洗出水阀;所述过滤筒体的底部开有反洗排污口,反洗排污口连接延伸出的反洗排污管上安装有反洗排污阀;所述过滤桶体内设置有三层滤层,自上而下分别为滤网、滤布和HVM膜;所述滤层为由两个半圆形滤层组成的圆形滤层;所述半圆形滤层的半径与过滤筒体半径相同;所述两个半圆形滤层与过滤筒体间靠气动伸缩臂支撑固定。
上述方案的解释及进一步方案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述滤网的孔径为5-8mm,滤布的孔径为0.1-1mm,HVM膜的孔径为0.22-0.5μ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三层孔径不同的滤层对循环水排污水进行依次过滤,将循环水排污水中的杂质过滤完全,使其达到原水的标准。同时,本装置还可以用过滤好的循环水排污水对滤层进行反洗,既节约用水又能清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过滤筒体;2、进水口;21、进水阀3、出水口;31、出水阀;4、反洗进水口;41反洗进水阀;42、反洗水泵;5、反洗出水口;51、反洗出水阀;6、反洗排污口;61、反洗排污阀;7、滤网;8、滤布;9、HVM膜;10、气动伸缩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
一种用于循环水排污水回收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筒体1;所述过滤筒体1的顶部开有进水口2,与进水口2连接的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阀21;所述过滤筒体1的桶壁底部开有出水口3和反洗进水口4,;所述出水口3连接延伸出的出水管上安装有出水阀31;所述反洗进水口4连接延伸出的进水管上依次安装有反洗进水阀41和反洗水泵42;所述过滤筒体1的桶壁顶部开有反洗出水口5,反洗出水口5与出水口3、反洗进水口4位置相错;所述反洗出水口5连接延伸出的出水管上安装有反洗出水阀51;所述过滤筒体1的底部开有反洗排污口6,反洗排污口6连接延伸出的排污管上安装有反洗排污阀61;所述过滤桶体1内设置有三层滤层,自上而下分别为滤网7、滤布8和HVM膜9;所述滤层为由两个半圆形滤层组成的圆形滤层;所述半圆形滤层的半径与过滤筒体1半径相同;所述两个半圆形滤层与过滤筒体1间靠气动伸缩臂10支撑固定;所述滤网7的孔径为5-8mm,滤布8的孔径为0.1-1mm,HVM膜9的孔径为0.22-0.5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文化工有限公司;江西理文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理文化工有限公司;江西理文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66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