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多足遮阳伞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7346.7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1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弩;张廉生;刘妙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弩 |
主分类号: | A45B19/00 | 分类号: | A45B19/00;A45B19/04;A45B19/10;A45B25/02;A45B25/18;B60J1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遮阳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遮阳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多足遮阳伞。
背景技术
车辆长期处在阳光下强光照射,饱受日晒之苦,对于车身油漆,轮胎都有比较大的影响,不仅让车上的很多部件老化,而且车内温度极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车内的有毒分子会异常活跃,污染物就会成倍增多,从而对车主造成了健康威胁。
目前,市面上的汽车所应用的遮阳装置主要有遮阳罩、遮阳板、遮阳蓬等,这些遮阳装置虽然有一定的隔热效果,但是,现有的遮阳装置大多为直接覆盖在车身上,不能直接架设在车上,在遮挡阳光的同时,自身因吸收阳光后温度也会随之升高,直接与车身接触会使热量传递至车身上,这样,遮阳效果并未得到较好的改善,另外,现有的自动遮阳装置操作复杂繁琐,不便于可迅速打开、收拢,装卸不便,收拢后的体积较大,影响了整车的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多足遮阳伞,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直接架设在车上以及操作复杂繁琐不能迅速打开和收拢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多足遮阳伞,所述汽车多足遮阳伞包括伞面、与所述伞面连接的伞杆、套设在所述伞杆上的滑动套、安装在所述伞杆顶端的伞帽以及分别与所述滑动套和所述伞帽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伞面进行撑合的伞骨架,其中,所述汽车多足遮阳伞还包括随所述伞面撑合而同时撑合且使所述汽车多足遮阳伞架设在汽车顶部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外支撑足和内支撑足,多个所述外支撑足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伞帽上并绕所述伞帽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内支撑足的一端铰接于对应的所述外支撑足上,所述内支撑足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滑动套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支撑足的数量为二至十个。
进一步地,所述外支撑足为六个,六个所述外支撑足在所述伞套的周向之间的间距相同。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外支撑足为伸缩杆。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多足遮阳伞上还设置有若干条软布带,软布带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伞骨架上,另一端形成有能够捆绑固定在车身上的自由端。
进一步地,所述外支撑足上远离所述伞帽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脚垫,所述脚垫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伞骨架包括若干撑骨和面骨,所述伞面搭设在所述面骨上,所述面骨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伞帽上,所述撑骨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滑动套上,另一端与所述面骨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伞杆为伸缩杆。
进一步地,所述伞骨架包括若干内伞骨、外伞骨、副伞骨和支骨,所述副伞骨的一端铰接在所述伞帽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内伞骨上,所述内伞骨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滑动套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外伞骨上,所述支骨一端铰接在所述副伞骨上,另一端与所述外伞骨的一端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伞面被撑起时呈方形、椭圆形或腰形。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多足遮阳伞,采用支撑装置与滑动套和伞帽进行联动,支撑装置包括一端与伞帽铰接的外支撑足和与该外支撑足铰接的内支撑足,内支撑足上远离外支撑足的一端与滑动套铰接,这样,通过外支撑足的撑开能使汽车多足遮阳伞直接架设在汽车顶部,伞面与车顶之间相隔开,且伞骨架撑开和收拢的同时,支撑装置的外支撑足撑开和收拢,操作简单,能够迅速打开和收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多足遮阳伞处撑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多足遮阳伞处撑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多足遮阳伞在汽车上使用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伞骨架和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伞骨架和支撑装置处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伞骨架和支撑装置处撑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1至6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弩,未经张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73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