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体菌种接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7817.4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4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侯中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中仁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7008 山西省大同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菌种 接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液体菌种接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食用菌行业普遍采用液体菌种。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无污染的特点。但是,液体菌种的接种主要靠人工完成。在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首先,选择适当的培养料如木屑等经粉碎拌入相应的辅料制成培养基,其次,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薄膜制成的塑料袋中压实,两端封口制成菌棒,然后将菌棒进行高温灭菌,最后,高温灭菌后的菌棒冷却后进行人工接种。
接种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关键的一步,通常是在无菌室内进行,操作时将菌棒两端的塑料袋封口打开,用锥形物在在菌棒的两端打接种孔,然后将液体菌种注入,再将菌棒两端的塑料袋封住。也有在压制菌棒时预留接种孔模子的,将接种孔模子直接压入菌棒内,待接种时直接取出预留的接种孔模子,然后将液体菌种注入即可。这两种方法操作麻烦、费工费时,工人劳动强度大,接种效率不高,而且,由于培养基暴露在外边的时间较长,非常容易造成污染,影响菌种萌发,降低食用菌产量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集打孔、接种与一体的液体菌种接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措施是:一种液体菌种接种装置由接种管与磁珠组成,其中,接种管是一内有注液通孔的空管,由圆柱管、止推台阶和锥形管三段组成,圆柱管用于外接注液管,止推台阶用于控制接种孔的深度,锥形管用于插入菌棒,锥形管小端有半球形凹坑,半球形凹坑的直径与磁珠的直径相吻合。磁珠吸附于锥形管小端半球形凹坑内。
所述接种管为铁磁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一种液体菌种接种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集打孔与接种为一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适合于人工接种,更为机械化接种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接种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种管 2-磁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液体菌种接种装置由接种管1与磁珠2组成,其中,接种管1由铁磁性材料制成。接种管1是一内有注液通孔的空管,由圆柱管、止推台阶和锥形管三段组成,圆柱管用于外接注液管,锥形管大端有止推台阶,止推台阶用于控制接种孔的深度,锥形管用于插入菌棒,锥形管小端有半球形凹坑,半球形凹坑的直径正好与磁珠2的直径相吻合。磁珠2吸附于锥形管小端半球形凹坑内。接种时,将接种装置的锥形管部分插入菌棒内,位于锥形管小端半球形凹坑内的磁珠2受轴向推力,与锥形管的接触会变得更紧,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菌棒中的木屑等堵塞锥形管注液通孔,当打孔完成后,整个锥形管稍往后退,为磁珠2活动留下一定的空间,这时,开始注液,在注液压力的推动下磁珠2与锥形管小端半球形凹坑之间产生间隙,液体菌种会通过间隙注入到接种孔内。注液完成后,液体压力消除,磁珠2在磁力的作用下会继续吸附到锥形管半球形凹坑内,并随锥形管一起撤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中仁,未经侯中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78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食用菌的种植框
- 下一篇:水稻联合收割机出粮筒